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787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82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西北冰洋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厌氧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逐步稀释法在4℃和25℃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西北冰洋海域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AAB) 的检出率和含量.同时,分析了这两项指标的水平分布(纬度间、经度间)差异,以及在不同水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4℃和25℃培养条件下厌氧菌检出率高达100%,AAB含量范围分别为9.00×102~2.40×107cell·g-1和2.90×104~2.40×107cell·g-1,平均含量分别为4.54×106cell·g-1和3.99×106cell·g-1.AAB含量存在水平分布差异,随着纬度升高,或经度自西向东,或水深的加大,AAB的含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2.
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与GIS支持下揭示了流域1989-200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稳定上升,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时期;②1989-2002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局部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③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18~100间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有所提高,由1989年主体属于中警状态提高到2002年的预警状态;④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下流域在较安全和预警状态面积之和有以下顺序:Ⅴ>Ⅳ>Ⅰ>Ⅵ>Ⅲ>Ⅱ,表明Ⅴ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即林草地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首选和重要组成部分,而沙地则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和关键。最后,提出了通过提高低利用程度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来确保生态安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3.
分析了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苄氯菊酯和高效氰戊菊酯,并结合毒性单元法(Toxic Unit,TU)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评价了两种拟除虫菊酯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两大流域沉积物中均广泛检测出两类污染物.总体而言,巢湖流域苄氯菊酯含量较高,而太湖流域高效氰戊菊酯含量较高.同时,两种污染物在巢湖流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太湖流域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3种风险评价方法(TU法、沉积物SSD法、水体SSD法)均揭示苄氯菊酯对巢湖流域水生环境影响较大,而高效氰戊菊酯对两个流域影响均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流域高效氰戊菊酯污染的关注.其中,TU法预测的风险最小,沉积物SSD法预测的风险最大,主要原因在于TU法采用的毒性数据为LC50,而SSD法则选用了NOEC/LOEC,同时沉积物SSD法是出于保护大部分底栖生物为目的的方法.各种方法对于评价沉积物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均存在不足,尽管沉积物SSD法最为合理,但由于其毒性数据较少,最终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底栖生物毒性的研究和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174.
论文采用潮河、白河流域1980—2013年间气象、水文资料,基于水热耦合模型方法,分析了潮河、白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相应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结构变化和水平衡的特征。通过对未来10 a流域下垫面状况的预估,预测了未来变化环境条件下流域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对预测潮白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确保密云水库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潮、白河流域适用;在现有下垫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林地面积和草地流域下垫面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潮河流域和白河流域未来下垫面的变化分别做出了11种预测情景,并在11种情景的基础上预测两流域的未来10 a径流变化,结果显示潮河流域的径流深在26.47~53.55mm范围内波动,而白河流域的径流深在17.57~41.53 mm范围内变动。研究的创新点为,在对未来下垫面状况预测的基础上,利用水热耦合模型预测流域未来的可能径流状况。  相似文献   
175.
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 and 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 are two kinds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and widely present in the environment and biota. The levels,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mass inventories of HBCD and TBBPA were investigated in sediments and paddy soils from the Liaohe River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ΣHBCD and TBBPA were in the range of not detected(nd) to 4.02 ng/g dry weight(dw) and 0.03 to 4.06 ng/g dw, respectively. γ-HBCD was dominated in sediments,while the abundance of α-HBCD was relatively high in paddy soi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HBCD and TBBPA in surface sediments and paddy soils indicated that the local point-input was their major source.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s and the HBCD levels suggested that TOC content also exerted an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BCD in sediments. Meanwhi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irrigation with river water was not the major transportation pathway of HBCD and TBBPA in paddy soils. Based on the study,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7 tons HBCD and 2.20 tons TBBPA deposited into sediments of the Liaohe River system every year. The total mass inventories of HBCD and TBBPA in sediments were far higher than that in paddy soils.  相似文献   
176.
为了解决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河流类型间等大尺度范围内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问题,以浑河-太子河(下称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符合区域性特征的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并进行应用研究. 于2014年5月对浑太河流域32个采样点的鱼类进行采样调查,根据鱼类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和浑太河流域水生态分区,将采样点分为中上游和下游区域两种类型. 通过综合栖息地和水质的标准化方法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依据候选指标分布范围检验、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浑太河流域中上游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鲤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雅罗鱼亚科个体数百分比、鳅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敏感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下游筛选出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鮈亚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虾虎鱼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上层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东北特有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耐受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 分别提出了浑太河流域中上游和下游的参数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依此将浑太河流域健康状态划分为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 评价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健康状况整体偏差,在32个采样点中,健康状况处于差和极差的采样点占采样点总数的37.5%,一般的采样点占21.88%,仅有6.25%的采样点处于极好状态.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I分值与电导率、ρ(BOD5)、ρ(CODCr)、ρ(NH3-N)和ρ(TN)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栖息地综合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IBI可有效评估浑太河流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7.
定量研究水生生物对水环境参数的适宜值是评估栖息地质量和维持生物完整性的主要途径. 以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为研究范例,选择Y(优势度指数)大于0.000 1的硅藻为研究对象,结合水环境参数,采用CCA(典范对应分析)、CART(分类回归树)和WA(加权平均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硅藻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计算硅藻对驱动因子的最适值. CCA结果表明,IOS(底质指数)、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和ρ(CODMn)是硅藻群落的驱动因子;CART预测结果表明,IOS高的水环境硅藻密度高于IOS低的水环境,ρ(TDS)和ρ(CODMn)低的水环境硅藻密度高于ρ(TDS)和ρ(CODMn)高的水环境;WA结果显示,96种硅藻对IOS、ρ(TDS)和ρ(CODMn)的最适值范围分别为1.00~6.44、60.29~820.30 mg/L和0.46~2.89 mg/L. 钝端菱形藻解剖刀变种和尖端菱形藻适宜栖息于IOS较低而ρ(CODMn)较高的水环境, Gomphonema trancatum和肿大桥弯藻则适宜栖息于IOS较高的水环境;缠结异极藻二叉变种和尖细异极藻适宜栖息于ρ(TDS)较高的水环境,弧形峨眉藻和克洛钝脆杆藻则适宜栖息于ρ(TDS)较低的水环境;弧形峨眉藻和隐头舟形藻威蓝变种适宜栖息于ρ(CODMn)较低的水环境. 针杆藻和桥弯藻对IOS的最适值高于舟形藻和菱形藻以及其他藻种,96种硅藻对ρ(TDS)和ρ(CODMn)的最适值均表现为菱形藻和异极藻较高、针杆藻和桥弯藻较低.   相似文献   
178.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hermeneutic theory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history and contextual changes within the Columbia River Basin have affecte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the Columbia River Treaty with those of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相似文献   
179.
采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水环境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构建了钱塘江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系统。该系统旨在帮助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应对钱塘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及保障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的饮用水源地安全。该系统以水动力模型、溢油和化学品泄漏模型为核心,采用空间关系型中央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网络GIS技术开发而成。通过对钱塘江流域历史事故的反演,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钱塘江流域典型流场库和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情景库,以实现快速应对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80.
通过对兰州盆地凤凰山剖面沉积物(厚约2484 m)的常量元素(Si、Al、Ca、Fe、K、Mg、Na)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发现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类:(1)元素Al、Fe、K和Mg赋存于细颗粒矿物中,与粒度分选和风化强度关系密切;(2)元素Si主要赋存于石英中,能良好反映沉积相变化;(3)元素Ca、Na与化学沉积盐类的生成有关,元素比值(Na/Al和Ca/Al)能揭示沉积环境演变。元素比值变化表明兰州盆地第三纪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54—43 Ma为三角洲河流相沉积,气候较温暖湿润;43—33 Ma Na/Al比值较高,钠盐大量生成,进入盐湖发育阶段,气候开始变干;33—23 Ma Ca/Al比大幅度波动,地层中含有大量石膏层,盆地经历了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波动;23—9 Ma盆地从咸水-半咸水湖转变为风尘主导的干旱环境。综合凤凰山剖面的元素、磁化率、色度和粒度结果,认为第三纪以来兰州盆地古环境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干的过程(~43 Ma,~33 Ma和~23 Ma);同全球气候和区域构造记录的对比表明,前两次变干可能同全球气候变冷关系密切,而早中新世的变干则可能是区域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