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309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01.
Knowledge of what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improve biodiversity outcomes, and in which circumstances, is imperative.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used to establish causal inference and build the evidence bas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but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how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an interven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biodiversity outcomes faces limitations. A suite of attribution methods that leverage qualitative methods for causal inference is available but underutilized in conversation impact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guide to 5 such qualitative attribution methods: contribution analysis, process tracing, realist evaluation,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It defines and introduces each method and then illustrates how they could be appli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community conservancies in Namibia. This guide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qualitative attribution methods can advance knowledge of what works, in which contexts, and why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702.
Two new methods for assessing temporal trends in stream-solute concentrations at specific streamflow ranges were applied to long (40 to 50-year) but sparse (bi-weekly to quarterly sampling) stream-water quality data collected at three forested mesoscale basins along a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gradient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one in north-central Pennsylvania, one in southeastern New York, and one in eastern Maine). The three data sets span the perio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ean Air Act in 1970 and its subsequent amendments.Declining sulfate (O 4 2-) trends since the mid 1960s were identified for all 3 rivers by one or more of the 4 methods of trend detection used. Flow-specific trends were assessed by segmenting the data sets into 3-year and 6-year blocks, then determining concentration-discharge relationships for each block. Declining sulfate (O 4 2-) trends at median flow were similar to trends determined using a Seasonal Kendall Tau test and Sen slope estimator. The trend of declining O 4 2- concentrations differed at high, median and low flow since the mid 1980s at YWC and NR, and at high and low flow at WR, but the trends leveled or reversed at high flow from 1999 through 2002. Trends for the period of record at high flows were similar to medium- and low-flow trends for Ca2++ Mg2+ concentrations at WR, non-significant at YWC, and were more negative at low flow than at high flow at NR; trends in nitrate (NO3 -), and alkalinity (ALK) concentrations we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flow conditions, and in way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drology and deposition history at each watershed. Quarterly sampling is adequate for assessing average-flow trends in the chemical parameters assessed over long time periods (∼decades). However, with even a modest effort at sampling a range of flow conditions within each year, trends at specified flows for constituents with strong concentration-discharge relationships can be evaluated and may allow early detection of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pollu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703.
由于聚乙烯管道材质的特殊性,其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与钢质管道有很大的不同,寻找一种有效的埋地PE管道检验方法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聚乙烯燃气管道全面检验的实践,在常规检验项目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的资料审查方法和开挖割样的原则,提出了通过割样检验来评估埋地PE管道材质性能变化情况及原始焊口安装质量的观点;最后,针对最不利条件下的组合载荷,介绍了管壁截面稳定性校核的方法。这些方法及建议,对同行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4.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旅游相关资源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其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主要由支付意愿(WTP)或补偿意愿(WTA)和总体范围扩展两者决定。目前,国内外关于CVM方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提高WTP(或WTA)的准确性,而关于总体范围扩展方法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旅游相关资源价值评估总体范围主要扩展为使用者,或资源所在区域的家庭,或资源所在邻近区域的家庭;国内主要扩展为使用者,或资源所在区域的居民,或资源所在区域的就业者,或全国范围的相关居民或就业者;这些总体范围扩展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论文以调查样本信息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旅游相关资源关注度系数(用出游小区相对旅游率表示)的非使用者总体范围扩展方法和基于游客量的使用者总体范围扩展方法,并以舟山普陀金三角景区非使用价值评估为例,以2008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普陀金三角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为345.83×106元/a,其中非使用者贡献159.21×106元/a,国内使用者贡献184.17×106元/a,国外使用者贡献2.45×106元/a。并与国内外各种总体范围扩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该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05.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tetrachlorovinphos in solvents and as a solid has been investigated. Photoproduct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comparison with authentic samples. The rate of phototransformation of this compound has also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706.
我国30年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 了更好地评述近16年间有关煤矿人因事故研究的成果,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文献计量中 关键词频率较高的事故、原因、测量方法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矿工 的不安全行为是各类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且矿工的行为失误占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 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上,包括矿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设备因素 、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在对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其 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说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自成体系,并越来越向系 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07.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壬  陈兴伟  陈莹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943-1955
为进一步揭示几种典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效果,论文选取两类共7种评价方法或模型,即综合指数型的PCA法、AHP法、灰色关联度法、改进序关系法和等级分类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法、BP神经网络、SVM模型。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评价对象,结合DPSIR概念模型的内容,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指标体系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进而比较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及其评价结果。研究表明:1)相同评价指标体系下,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别。2)PCA法和改进序关系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其次是AHP与改进序关系法,且综合指数型方法中改进序关系法应用结果更可靠;灰色关联度法存在高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区域的评价值,且综合评价指数分布范围小、区域间分辨间隔较小的不足,而模糊综合评判、BP神经网络和SVM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规律性不明显。3)常规的PCA、AHP、灰色关联度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过程相对稳定,虽然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能减少赋权的主观干预,但受指标等级标准划分、训练样本生成和参数设置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应用的稳定性相对差。4)与BP神经网络相比,SVM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相对稳定,但SVM分类器对样本空间划分的状况则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708.
天然有机质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NOM(natural organic matter,天然有机质)种类及来源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和性质的复杂性,导致NOM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针对NOM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分析方法,重点阐述了谱学分析有关分析方法、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溶出伏安法、zeta电位变化分析以及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等,这些方法从NOM的谱学特征、zeta电位、分子量、热力学参数及电化学性质等方面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不足. 针对各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建议今后联合使用多种方法分析NOM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确定不同影响因素对二者结合作用的大小和权重,建立多因素影响下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型,以定性、定量分析天然水体中N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09.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技术物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实验技术物资一般分为低值易耗品和高值耐用品两大类.文章客观而科学地分析了上述两类物资的采购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10.
探讨了超积累植物在时空、科属内的分布特点和正常植物演化出镍超积累特性必备的 2个基本条件 ,介绍了国外 2种常用的寻找超积累植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