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868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1926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264篇
社会与环境   301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在太湖草、藻型湖区采样,分别测定了1,3,5,10,15cm 5层沉积物和沉积物表面以上5,20,35cm处及水表面以下20cm处4层水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水柱中SS总、SS有机、Ch1-a、TN、TDN、TP和TDP等指标显著低于藻型湖区;草型湖区水柱中SS总、SS有机、TN、TDN和TP都呈现出越往下浓度越高的趋势,而藻型湖区各水层间差异不明显.两类湖区沉积物的TN、TP、TOC和粒径都在3~5cm处出现拐点;草型湖区沉积物溶解氧层厚度(<1mm)小于藻型湖区(<2.5mm).可见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指标体系下,沉积物-水界面的厚度也相应不同.  相似文献   
942.
草型湖区沉积物营养盐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杰  汪院生  郭西亚  朱金格  邓建才 《环境科学》2019,40(10):4497-4504
为阐明太湖草型湖区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污染特征,测定了胥口湾60个表层沉积物样中的总氮(TN)、总磷(TP)、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分析其污染水平与来源.结果表明,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TN、TP、AN、AP和OM平均含量分别为1 027. 5、423. 2、46. 4、15. 3和17 096. 6 mg·kg-1,且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胥口湾东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的特点.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单项评价指数(STN和STP)平均值分别为1. 75和0. 91,表明TN和TP分别处于中度和轻度污染状态;综合污染指数(FF)的平均值为1. 57,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中,整体上处于清洁状态. C/N比值表明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沉积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为无纤维束植物和浮游植物.相关性分析表明,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与总氮具有同源性,但与总磷不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943.
上海淀山湖水环境容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淀山湖是上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近10年来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急剧增加,藻类水华频发,对上海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已有评估模型评估了不同水质目标情景下淀山湖对COD、TN 和TP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在保持现状水质条件下,COD、TN和TP的环境容量分别为47213,8337.7,476.3t/a;水质控制目标为II类时,其环境容量分别为46325,1191.1,59.5t/a;水质目标为III类时,环境容量分别为68547,2382.2,119.1t/a.为IV类水质目标时,TN、TP的环境容量分别为3573.3,238.2t/a.  相似文献   
944.
YSI 6600传感器在太湖蓝藻预警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太湖饮用水源地2个取水口水体中的蓝藻密度(CBD)和叶绿素(Chl)分别进行 YSI 6600-v2水质多参数仪和实验室显微镜检分析,探讨了CBD和Chl在预警工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CBD与Chl相关性显著时期内,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CBD和Chl相关性不显著时期内,藻类群落结构变化较大.ρ(CBD)/ρ(...  相似文献   
945.
苏玉  文航  王东伟  孙金华  黄艺 《环境科学》2011,32(7):1945-1951
2009年7月丰水期和2010年1月平水期对太湖武进港区域13个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丰水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4科46属,以绿藻和蓝藻居多,平均密度为14.8×10^6cell/L;平水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8科29属,以硅藻为优势门类,平均密度为3 113 cell/L.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丰水期密度...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对鄱阳湖湖口2004~2014年以周为单位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位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合理的监测频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就DO,NH4+-N和CODMn而言,鄱阳湖出湖水质在2004~2014年没有显著恶化的趋势,然而在年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浓度与湖泊水位波动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0.67和-0.36;(2)考虑水质指标在湖相状态与河相状态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概率密度分布曲线进一步表明,在鄱阳湖呈湖相时,湖口NH4+-N浓度小于0.25 mg/L的概率为93%,而在河相时仅为32.8%。DO与CODMn浓度在河湖相的特征与NH4+-N相似。因此,在湖相状态下,鄱阳湖出流水质良好的概率更大,而高水位下的稀释作用可能是影响湖泊年内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DO,NH4+-N和CODMn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1~2月一次的监测频率基本能够准确的描述NH4+-N和DO的动态变化特征,而CODMn仍需要1~2周一次的监测,从而避免过多的损失动态信息。能够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湖泊水情与水质定量关系提供基础和思路,从而为湖泊水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7.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相似文献   
948.
湖泊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湖泊水文特性的重要表征。该关系与湖盆形态、湖泊与周围水系的水力联系等因素有关。鄱阳湖是长江中游的大型通江湖泊,洪泛特征显著。本文以鄱阳湖为例,研究洪泛湖泊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及非线性特征。基于1960~2010年实测湖泊日水位和流域日径流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多时间尺度上水位对入湖流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存在3个特征阶段:阶段1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从0°过渡到45°~90°,水位上升初期与流量同步上升,后期水位对流量的响应产生迟滞效应,滞后时间为2~9d;阶段2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在90°左右波动,入湖流量率先下降,湖泊水位却保持缓慢上升;阶段3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的相位变化与阶段1相反,从45°~90°过渡到0°,湖泊水位与入湖流量下降逐渐变为同步。本文提出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的3个阶段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概化其水文特征,对通江洪泛湖泊的水文特征有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湖泊水文过程的刻画与模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9.
在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水位高程的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鄱阳湖最具代表性的碟形湖——蚌湖为实验地点,研究了水位高程对于湖泊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沿水位高程及植被带演替布设6个样地,利用Biolog-Eco技术探究不同水位高程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样地水位高程的降低,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渐减少,土壤有机养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对碳源代谢活性随着高程的降低依次减弱,且优先利用的碳源种类和碳源利用率也有显著不同。通过dbRD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沿高程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相邻的两样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更为相近。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pH、NH_4-N和地表植被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管理和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50.
太湖西北部湖区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标准修正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磷污染一直是太湖流域的首要污染问题,有效遏制氮磷入湖量的增加是治理太湖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河流和湖泊氮、磷水质标准存在差异,即河流无总氮控制指标、河湖总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往往造成通过控制入湖河流污染来改善太湖湖泊水质时,湖泊污染物浓度往往达不到治理目标。以太湖西北部湖区及其入湖河流为例,利用BATHTUB模型模拟入湖河流与湖泊TN、TP的关系,推算太湖在满足现行湖泊水质标准中TN和TP各类别目标值的情形下的环境容量并以此环境容量决定入湖河流的水质,进而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比选,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标准修正方案。结果表明:(1)当太湖入湖河流执行现行河流水质TP标准时,对应湖泊的水质TP超标,并不能达到保护湖泊的目标;(2)当太湖西北部湖区入湖河流TN、TP执行现行湖泊水质标准,对应湖区水质均能达标并且优于目标限值,然而该方案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太湖区域的实际参考意义不足;(3)以现行湖泊水质标准TN、TP各类别为目标值反推计算入湖河流水质指标,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使河流水质标准过于严格,因此其结果可作为入湖河流水质标准修正的参考,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TN、TP水质标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