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7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3475篇
安全科学   1862篇
废物处理   158篇
环保管理   1275篇
综合类   7126篇
基础理论   1811篇
污染及防治   952篇
评价与监测   551篇
社会与环境   849篇
灾害及防治   583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676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长江重庆段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了长江重庆段干流以及重要支流共7个断面的表层水样,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15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水体中总PAHs浓度范围为6.44—109.39 ng·L-1,平均值为41.83 ng·L-1.在5个断面水体中检出苯并(a)芘,浓度为0.05—1.32 ng·L-1,低于我国地表水标准限值(2.8 ng·L-1).长江重庆段的PAHs浓度水平低于大部分国内其他河流,与国外一些河流的浓度水平相当.PAHs组成以中低环PAHs(3环和4环)为主,平均比例分别为55.7%和38.8%,高环PAHs(5环和6环)含量较低,分别占3.6%和1.9%.示踪PAHs比值法结果显示长江重庆段表层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石化产品的泄漏污染.  相似文献   
912.
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减低污染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识别。通过对农村水污染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划分了政府、农村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3个利益群体,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3个利益群体的驱动力进行量化分析,经实证模型检验表明,反映政府作用的考核机制(含财政投入与监管能力)、反映社会力量的社会资金投入以及反映农村社区作用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居民环保投入所占比重的发生比(OR值)分别为2.248、1.725、1.525和1.236,表明政府主导对减轻农村水污染起关键作用,社会力量和农民社区自身多方发挥作用对降低农村水污染风险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13.
典型城市污染水体底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和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南京市莫愁湖、玄武湖、秦淮河13个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分析了重金属浸出量与各形态间的相关性及有机质与有机结合态的相关性,并通过红外谱图分析了有机质与重金属结合的机理.结果表明:底泥中Pb,cu,zh,Ni,Cr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俘在,两种形态的含量占总量70%以上,Zn和Cd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相列较高,Zn约占20%,Cd约占30%;Zn,Cu,Cd,Ni,Cr的浸出量均与可交换离子态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通过减小可交换离子态含量控制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性;研究还表明,有机质与有机结合态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增加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有助于重金属向有_棚结合态转化,有机质与重金属的结合主要是由于其中-些官能团和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914.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矿物元素对河水的水质贡献率不相同。河水成分贡献主要来源于硅酸盐风化,在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不同空间位置矿物元素对河水水质贡献率方程为:YRiverwater=0.242+0.203 XRain+0172 XLitter+0.471 XSoilwater(r2=0.55)。(2)固-液相界面(土壤-土壤水溶液)离子交换过程拟合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符合二、三次曲线模型。(3)区域内碳酸盐岩含较少的Na+和K+,且受酸雨等影响。Na+在土壤-土壤溶液之间的分配行为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的趋势。土壤和枯枝落叶层HCO3-和TDS值均处于稳定的范围内。(4)输入性污染分析表明,流域内土壤基本表现出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表现出贫养化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恶化的极化趋势。人为活动输入污染物影响显著,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酸雨和干旱加剧了水溶液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5.
大空间尺度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由于全球性保护行动的开展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把物种多样性研究推向大时空尺度方向发展,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得到拓展.本文综述了物种多样性在大空间尺度上的经典研究(包括梯度变化格局、个体大小频次分布格局和物种-面积关系),同时着重探讨了经典研究的新认识及一些新领域内所揭示的新格局,主要有:生物类群间物种数的协同变化、物种和高级分类阶元的关系、局域物种多样性与区域物种多样性关系以及全球变化影响等等.参79  相似文献   
916.
根据2013年3月西安市雁塔区高层建筑的昼夜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大气ρ(NOx)的垂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NOx)日均值为0.100~0.120 mg·m-3,逐日波动不大;其值随高度上升而增大,但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在53~65 m高处达到最大值;≤29 m高处在14:00—16:00达到最大值,22:00—00:00降至最低;35~65 m高处白天持续升高,20:00达到最大值,22:00降至最低值后缓慢升高;71~83 m高处则在22:00—00:00降至最低后又很快升高。认为ρ(NOx)变化受人为源排放、大气稳定度、天气形势、城市冠层及其他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与气压、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17.
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环境后,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在水稻生长季节,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Cd,Cr>Zn,Cu>Pb。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是:根部>根基茎>主茎>穗>籽实>叶部。水稻分蘖期重金属在根部、茎干部和叶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根部积累的重金属愈来愈少;在茎干部积累的重金属在拔节期降至最小,随后含量又稍微上升;叶片上的重金属含量在拔节期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18.
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亮  林文欢  王正  余娜  陈红跃 《生态环境》2010,26(6):1295-1299
基于广东省2007年森林资源清查档案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量化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46.35Tg,碳密度为22.96mg·hm-2。受人为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在不同经济区和流域空间分布格局严重不均。就不同经济区而言,粤北及周边经济区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达180.22Tg;珠三角经济区次之,为34.60Tg;接着是粤西沿海经济区,为21.49Tg;粤东沿海经济区最小;仅为10.04Tg。在不同流域方面,森林植被碳储量依次为:北江流域〉东江流域〉西江流域〉韩江流域〉其他流域。广东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02.85Tg,以中幼龄林为主,占77.1%;乔木林龄组结构与碳密度近乎成正比关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19.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界面上雨后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林地以及二者组成的林草界面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异系数差别均不大,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则相反;移动窗口法分析表明,林草界面对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水分影响范围均为4.0 m;草地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变异函数模型可以拟合成高斯模型,林地和林草界面则可以拟合球状模型,草地土壤水分总体空间异质性要大于林地和林草界面,草地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平均变程为10.96 m,林草界面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平均变程分别为5.37 m和4.31 m。对于描述界面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克立格制图直观性强,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20.
Coupling a land use model and an ecosystem model for a crop-pasture zo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d use model coupling ecosystem processes. For a given land use pattern in a region, a built-in regional ecosystem model (TESim) simulates leaf physiology of plants,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runoff generation and run-on re-absorption, as well as runoff-induced soil erosion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loss from ecosyste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a certain period from 1976 to 1999 were then used to support land use decision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environment. In the coupling model, the land use type for a land unit was determined by optimization of a weighted suitability derived from expert knowledge about the ecosystem state and site condition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temperate crop-pasture band in northern China (CCPB)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 use and major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and to indicate the added value of the feedbacks by comparing si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the coupling and feedbacks between land use module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rrent land use in CCPB is neither economical nor ecologically judicious. The scenario with feedbacks increased NPP by 46.78 g C m−2 a−1, or 32.23% of the scenario without feedbacks, also decreased soil erosion by 0.65 kg m−2 a−1, or 23.13%. Without altering the regional land use structure (proportions of each land use type). The system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potentially benefits both land manager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