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明确未来温度升高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管理政策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84个县(市、区)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该区域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模拟了2017~2053年不同温度升高情景下全省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温度(对照)以及温度上升2、4和6℃这4种情景分析下,福建省水田土壤的固碳总量分别为11.56、9.44、7.08和4.91 Tg,年均固碳速率(以C计)分别为173、141、106和74 kg·(hm2·a)-1,说明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固碳速率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在6℃升温下全省水田土壤仍是“碳汇”.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潜育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大,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0%~69%之间,而盐渍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小,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14%~43%之间.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是位于武夷山脉附近的三明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7%~83%之间,而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小的是沿海的泉州市和莆...  相似文献   
92.
层次分析法在闽南沿海山地混交林优化模式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闽南沿海山地各混交经营模式进行层次决策选择,从层次选择模型和判断矩阵的构建入手,对评价因子和混交优化模式进行排序并经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0.0646<0.10,总排序的=0.0516<0.10,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选择出的优化模式与现实生产实际相吻合,说明层次分析法在混交林经营模式的定量化选择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
基于OMI卫星数据,利用臭氧敏感性指示剂法研究了福建省及其九地市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不同时间阶段大气臭氧敏感性特征以及不同情景下敏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疫情前,福建省的大气臭氧生成控制区面积占比情况为VOCS控制区占46.5%、协同控制区占25.0%、NOx控制区占28.5%,以VOCs控制区为主,其中厦门市占比最高,南平市最低;在严控期,VOCS控制区占29.5%、协同控制区占21.1%、NOx控制区面积占49.4%,以NOx控制区为主,其中宁德市占比最高,莆田市最低;在平稳期,VOCS控制区占23.1%、协同控制区占29.1%、NOx控制区占47.8%,以NOx控制区为主,其中南平市占比最高,厦门市最低.与疫情前相比,严控期厦门市VOCS控制区面积占比减少最多(38.1%)、最少的是三明市(7.9%);从转化结果来看,第一类城市包括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敏感区变化受前体物HCHO、NO2共同影响,而第二类城市主要受NO2柱浓度变化影响.因此,第一类城市臭氧调控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4.
对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古地理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在1987年就开始对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坑探、14C测年、微体古生物分析等工作,探讨了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古地理环境及海陆变迁情况。该海底古森林生长于全新世长乐组冲洪积地层中,距今约7 000~7 700 a,为湿热气候环境。牡蛎的生长环境为滨海泥滩环境,距今约26 000~27 000 a左右和距今约4 500 a,处于海侵影响范围。研究表明该处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  相似文献   
95.
肖板金矿床控矿构造是在变质岩构造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之北西侧的剥离构造-低角度正断层系,具有产状平缓、延伸稳定、明显穿切变质岩片理等特征,为以压扭性为主的韧脆性变形,上盘向北西运动,构造岩以千枚岩或构造片岩为主。低角度断层是重要的储矿构造,其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其压扭性力学性质决定了交代为主的矿化蚀变类型,而且在成矿过程中也起到地球化学界面作用。  相似文献   
96.
利用GIS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选择区域环境地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型确立其权重系数,构造了区域环境地质评价模型。评价过程中,摈弃了常用的规则网格划分评价单元的评价方法,改进为利用GIS的空间登加功能生成评价单元,并利用GIS的属性数据库对福建省区域环境地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将福建省环境地质状况分为五个区,并分析了各区主要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7.
采用MPN法测定浙江-闽北陆架沉积物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结果表明,在表层其出现率和平均含量各为84.2%和436.8个(细胞/g(湿重)),浅层则各为42.4%和164个/g,近岸的南区表层和浅层沉积物SRB出现率、平均含量分别为93.0%、576个/g和33.3%、267个/g;远岸的北区则分别为75.0%、302个/g和53.3%、41个/g,分析了SRB含量与相应样品中硫化物、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98.
浙闽中生代火山岩区空落凝灰岩在岩石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从它的组分、物态,火山碎屑物粒度统计分析、主要造岩矿物及岩石化学等方面来研究其沉积作用机制;在岩石学角度进行探讨,指出空落凝灰岩与火山碎屑流凝灰岩在成因及沉积环境上的不同点,和它们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99.
重点讨论了闽西南地区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和演化,将其划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初步确定各阶段花岗岩类的岩石系列和组合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讨论了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并认为与本区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两类花岗质岩石。研究区良好的矿源层和有利的赋矿层位以及海西期以来幔源岩浆的多次活动,使研究区成为十分有远景的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浙闽新生代玄武岩的时空分布.地幔特征.构造环境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与Cpx矿物化学有关的岩浆来源、演化深度.真假压力效应.玄武岩的系列划分.Ⅰ型包体中Cpx与金伯利岩中Cpx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