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罗盈 《环境技术》2001,19(3):43-46
结合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河道整治与环境保护的应用实例,简要介绍了卫星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基准站设置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2.
鉴于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关于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中所遇有碍监测质量的各种问题,按照总站《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所提"研究探讨噪声监测质量保证技术"的要求,就常规监测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控,并就质控细节和难点进行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ARM来完成多功能嵌入式无线车栽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在ARM的嵌入式硬件平台上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车载端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利用GPRs通信网络的短消息服务向监控中心传递移动车辆的位置信息及状态信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RM的GPS/GPR.S车辆监控系统的车栽端.  相似文献   
84.
连续纵向水质监测方法在温瑞塘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监测结果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针对常规定点水质监测方法无法完整再现水质指标的时空连续分布特征的问题,将船只搭载的水质实时监测设备与GPS同步形成基于GIS数据支撑的连续纵向水质监测方法。重点对水质监测仪及GPS空间数据集成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在温瑞塘河流域进行了实验论证。结果表明,连续性纵向水质监测不但能进行连续时空水质监测,还能与GPS、GIS结合进行连续性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5.
GPS车辆行驶记录定位监控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GPS,GIS和GSM等技术,试验开发"GPS车辆行驶记录定位监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由GPS定位系统、GPRS/CDMA移动通讯网络、Internet、监控中心组成。对装有车载终端的车辆进行行驶状态的数据采集,通过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为管理人员查阅分析车辆当前状态提供数据。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后,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掌握车辆的方位和状况,提高了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效率,杜绝了跑私车、绕路行车等现象,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信息系统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车辆功能,为应对车辆行驶的安全突发事件的救助和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有较好的安全运行效率、社会效益以及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针对日地空间环境的特点,分析了空间环境对无线电定位的研究现状.针对空间环境对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影响方式不同,以GPS和罗兰C为例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空间环境对GPS和罗兰C定位的影响,指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环境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无线电定位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
Objective: The 3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1) identify the driv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axi drivers in Shanghai and New York City (NYC) using taxi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and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2)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riv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requency of speeding (who and how?) and (3)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riv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road attribut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peeding rate (when, where, and how?)

Methods: This study proposes a driver–road–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DREI)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taxi speeding violations. Driv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with road and environment variable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GPS data and auxiliary spatiotemporal data in Shanghai and NYC.

Results: The daily working hours of taxi drivers in Shanghai (18.6 h) was far more than in NYC (8.5 h). The average occupancy speed of taxi drivers in Shanghai (21.3 km/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NYC (20.3 km/h). Speeders in both cities had shorter working hours and longer daily driving distance than other taxi drivers, though their daily income was similar. Speeding drivers routinely took long-distance trips (>10 km) and preferred relatively faster routes. Length of segments (1.0–1.5 km) and good traffic condi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 speeding rates, whereas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area and secondary road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 speeding rates. Moreover, many speeding violation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4:00 a.m. and 7:00 a.m. in both Shanghai and NYC and the worst period was between 5:00 a.m. and 6:00 a.m. in both cities.

Conclusions: Characteristics of drivers, road attributes, and environment variabl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when studying driver speeding behavi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assist in stipula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stricter offense monitor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long segment supervision, shift rule regulation, and working hour restriction to mitigate the risk of potential crashes.  相似文献   
88.
GPS可降水量与大雾天气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年12月成都地基GPS网络观测数据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对成都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7次大雾天气过程。通过对有雾和无雾时GPS可降水量、地面空气比湿的合成分析,从雾区上空和近地层水汽变化分析了四川盆地辐射雾形成的原因,而GPS可降水量的日变化特征可为大雾天气的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9.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滑坡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监测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研组将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了滑坡集成监测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监测基站不稳定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使监测的程序得以简化、监测的固定性投资成本得以降低.文章介绍了滑坡集成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滑坡预警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0.
GPS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土木工程领域,采用GPS对建(构)筑物进行健康监测是该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因其具有高效、快速、全天候、全自动等优点,近年来基于这一技术的健康监测方法在特大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中开始应用.首先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简要回顾了传统的结构变形监测方法,然后探讨了GPS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GPS中的RTK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当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基于RTK技术的健康监测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