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45篇
综合类   793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草本植物为主构建的湖滨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挺水植物繁殖速度快,生物量大,如每年不及时对死亡植株进行收割,会加快湖泊淤积速度,对湖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大面积湿地挺水植物的管护和收割,势必造成湿地管理强度和费用大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滇池草海湖滨带中以湿生乔木植物代替草本挺水植物的湖滨湿地构建技术现场试验研究成果,在湖滨带基底修复的基础上,选择垂柳、滇杨、中山杉、水杉、池杉和竹子等湿生植物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推荐适应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和景观效果好的垂柳、中山杉为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的主要树种,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邓慧  杨阳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102-105
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准则,分析了新建住宅类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外环境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了运营期的大气污染、废水污染及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噪声污染。结果表明,运营期排放的废水可以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是运营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施工期土石方阶段和结构阶段的噪声排放能满足昼间噪声限值,其余噪声污染全部超出了标准限值。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总结了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一直是该法备受关注和饱受争议的对象,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一条款的规定才能更好地实施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过对31条两种情形下建设单位行为的主观恶性的再分析、对照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和目的对该责任条款的再认识、对环境影响评价执法难的根源追寻等方面来探讨对31条的全新认识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54.
四川红层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红层盆地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是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和目前开采最多的浅层地下水类型,本文通过对大量控制性水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91%以上的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为HCO3-型淡水,主要分布在中部方山丘陵小区、南部台状低山丘陵小区和东部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小区。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北京转河河岸带生态修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李婉  张娜  吴芳芳 《环境科学》2011,32(1):80-87
以北京转河为例,探讨一系列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尤其是河漫地和护岸的改造)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于2009年7~9月进行实地调查,沿河岸选取13个采样点,并定期采集水样,测定其中营养物质和溶解氧(DO)等的浓度.结果表明,转河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和DO的浓度均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居民用...  相似文献   
5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出发点,通过调整规划布局或规模从规划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探讨了化工建设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学体系,并以武汉化工新城为例,对该理论方法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之带来的是港口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实施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本文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结合港口规划环评的特点,对港口规划环评的技术路线和评价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重点内容从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承载力、公众参与和风险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为其它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中亚热带马尾松林中马尾松、槲栎凋落叶单独及混合(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①3类凋落物的年分解常数K的大小为:混合凋落物(0.94)>槲栎凋落物(0.86)>马尾松凋落物(0.67);②3类凋落物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在夏季(135 d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低;③3类凋落物纤维素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马尾松与混合型凋落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同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总体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混合凋落物>马尾松凋落物,酸性磷酸酶活性多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最低,与分解常数K排列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凋落物分解是微生物和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研究表明,凋落物质量和季节气候的差异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及其调控的生态过程,与纯马尾松凋落叶相比,针阔混合使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导致分解加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形态分布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张成  陈宏  王定勇  孙荣国  张金洋 《环境科学》2014,35(3):1060-1067
为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汞污染现状和环境风险,选择重庆14个区县的消落带,采集了192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总汞和汞形态分布,探讨其生物可利用性,对比研究和评估土壤总汞与汞赋存形态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汞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汞含量为22.4~393.5μg·kg-1,平均值为(84.2±54.3)μg·kg-1,76.6%的采样点土壤汞含量超过了三峡库区土壤汞背景值.土壤中的汞以残留态为主,不同汞形态所占比例为:水溶态汞4.1%、酸溶态15.5%、碱溶态汞18.3%、过氧化氢溶态汞10.9%、残留态汞51.3%.各区县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汞(水溶态汞、酸溶态汞与碱溶态汞之和)平均含量为19.7~36.6μg·kg-1,生物可利用态汞占总汞的比例达到22.1%~51.6%.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均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都较低,由生物可利用态汞带来的生态风险也很小;而对土壤总汞含量评价的结果明显偏大.因此,采用汞赋存形态进行污染现状和生态危害评价更能反映消落带土壤汞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60.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三峡水库消落区淹没后土壤、植物汞释放特征及其在斑马鱼体的富集水平.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淹没土壤中总汞(THg)含量下降;水体THg浓度总体明显升高.淹没土壤及水体中甲基汞(MMHg)含量总体明显上升,其中稗草+土壤处理水体中增加尤为明显,淹水21 d后,其浓度是土壤处理的2.52倍.表明消落区土壤、植物是水库水体汞的一个重要来源.供试稗草淹水分解造成水体pH及溶解氧(DO)含量下降、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上升,对土壤MMHg含量无明显影响,对水体MMHg影响较大.供试斑马鱼头部、内脏及肌肉中THg含量总体明显上升,与水体中THg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鱼体头部、内脏及肌肉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MHg富集现象,以头部与肌肉最为明显.淹水21 d后,添加土壤处理的鱼体头部、内脏及肌肉MMHg增加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5~6.25、3.53~8.38、2.22~3.36倍;稗草+土壤处理的分别是土壤处理的3.57、2.37、1.52倍.可见,淹没土壤是鱼体MMHg增加的重要来源,淹没植物改变原水环境条件影响其向水体释汞过程能提高鱼体中MMHg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