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47篇
综合类   841篇
基础理论   35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225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中国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讨论了生态系统资源供给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资源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反映了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费,计算发现,1961-1999年中国资源生态足迹持续增长,从1961年的3.3亿hm^2年递增到1999年的16.8亿hm^2年平均增长率为4.4%,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支持了同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实证比较发展资源生态承载力大大低于资源生态足迹,这些实证结果表晨;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费持续增加,而另一方面,中国生态系统资源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支持当前的资源消费及其增长,由于自然资源是经济系统进行生产的特质基础,其供给不足必然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2.
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以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四大资本为核心,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是以“发展中促转变,转变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原则为指导原则,分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两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并根据西部地区当前经济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数量,通过政府适当干预,如区域规划、区内调整,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协调的绿色发展.该框架综合考虑了中国西部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特有挑战与机遇,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明确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友好、社会包容和内生增长”的绿色发展目标.最后,本文针对该绿色发展框架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是当前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进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和实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同时西部地区政府在省级和地方层面将保护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与区域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对以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为目的的各类工程的投入,强化区域绿色基础建设和生态服务供给,缓解西部地区贫困,提升区域绿色发展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开展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各省发展需求与条件实施以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重点和限制开发区尤其是贫困集中和区域发展潜力较大地区,鼓励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以引导长期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3.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based management are topical themes in current policy and discussion revolving arou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especially those dealing with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This review shows that while governments have accepted the need to either cede or devol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local communities,the communities are not part and parcel of the planning and budgeting which are crucial in decisionmaking.Communities were seen to be more inv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s but lacked ownership of the projects.This causes lack of commitment to the programs and at times hostile reaction from the communities.The communities are always at the receiving end when it pertains to losses in the exchange.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when the local population is involved not as co-operating users but as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or owner managers.  相似文献   
114.
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 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 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深潭处分布集中,而急流处分布很少,葛洲坝至艾家河江段鱼的密度明显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华鲟产卵日,鱼类在葛洲坝至庙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达到62.62±24.77尾/1 000 m3,2005年的平均密度达到70.58±37.45尾/1 000 m3;整个江段中,体长60~106 mm的鱼类占有较高比例,约7.0%以上,53 mm以下的鱼类和750 mm以上的鱼类占较低比例,均小于2.0%;调查期间,探测到中华鲟产卵亲鱼,初步估算2004年的资源量约为1 453尾,2005年的资源量约为789尾;95%置信度下分别为1 370~1 537尾、775~803尾。  相似文献   
115.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工设计中护岸的弊端,然后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介绍了岸坡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态护岸的多种功能和景观生态学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城市河道在生态护岸设计中应在保证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其景观性和亲水性;最后对生态护岸的材料与植物群落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河流生态治理的方法,为生态护岸的构建与河流、洪泛区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云南临沧盆地土壤天然放射性测定及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沧盆地受其基底花岗岩的影响,环境中存在天然放射性水平异常。本文测得其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8U、232Th和40K的比活度分别为53.4(38.7-62.8)、161.2(127.3-211.7)、120.9(106.5-140.6)和632.2(521.7-707.5)Bq/kg,明显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花岗岩天然放射性水平较高,与土壤放射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为土壤伴生放射性提供了较好的来源。采用测得的土壤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计算了距地面1m高处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和年有效剂量率,并对γ辐射外照射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该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较高,但是年有效剂量率在容许范围之内。因此该区属于外照射水平的安全区域,人居环境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7.
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架构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构架的根据.主要体现在:从自然内在价值论与自然权利论的角度出发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提供了合理性证明:通过对人与自然间伦理关系的确定、道德原则规范的制定及对人类道德境界的全新诠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道德观支持;通过对“环境公正”理论的深入阐发.丰富和完善了“公正”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量增长的自然保护区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剥夺现象。受环境考核体系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是地方政府能够采取的比较成熟的环境保护手段。但是.通过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受地方财政刚性预算约束.政府在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不能对环境区原有居民落实各项补偿.也难以投入必需的保护性管理费用。于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保护区居民与管理机构之间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是: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尽可能延续以往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经济活动。以抗衡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模式的压制;管理机构则实施开发性管理,以求自身努力。增加经济收入以保障自然保护区各项基础研究和管理活动。由于经营活动迎合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开发性经营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一些制度缺陷.在这种开发性管理战略中,一些环境区变相为政府权力支配下的环境资源.并借用可持续开发管理名义进一步转变成为某些地方机构与组织的私有环境资产。其后果是使自然保护区制度偏离了政策目标,也使环境区居民丧失了传统的环境支撑作用。对此论点.研究通过对近十年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的情况分析予以了经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9.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与深刻的区域,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识别城市系统的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绿色空间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保护与投资于绿色空间两种途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0.
Nat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in highland regions is of increasing concern to the global community due to its role in aggravating poverty and the loss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o local and downstream users. The integration of trees into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s has been promoted as a means to enhance rural livelihoods while reversing the degradation of soil, water, biodiversity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services. Yet in addition to these benefits, negative impacts of trees on certain stakeholders or system components have also accompanied such efforts—suggesting that important trade-offs accompany afforest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for diagnosing problems stemming from cultivation of certain tree species in specific landscape niches. Data deriv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in two sites in the eastern African highlands are presented. Participatory diagnoses of landscape-level problems suggest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rees on water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crop yield are of critical concern to smallholder farmers. Ethnoecological data highlight th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that determine their suitability to specific farm and landscape niches. These data point to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more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optimal integration of indigenous and exotic tree species into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highlight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local knowledge in forging solutions appropriate to contemporary rea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