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1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安全科学   414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347篇
综合类   2030篇
基础理论   622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709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10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环境卫星 CCD 影像,结合影像质量评价、专题制图、土地利用/覆被解译以及常用植被指数构建,以青海湖区域为例,与Landsat TM影像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在与TM影像质量评价参数比较中,TM影像较优,而环境卫星影像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对地物判译中,环境卫星影像色彩稍暗淡,但对大多数地物解译判读的边界更清晰;环境卫星覆盖度大,区域制图的优势非常明显;生态监测定量遥感常用的植被指数比较中两种数据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质量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玉米淀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80 MPa,粉尘质量浓度在250~750 g/m3范围内,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着粉尘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 mJ之间;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60 g/m3之间;在粉尘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为0.66 MPa;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为17.21 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993.
为在设计复合装药结构时得到复合装药的能量输出和安全性双优结构,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结构优选模型。利用不同的感度和能量输出试验数据,进行模型的训练,训练后对样本进行预测和优选。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评估复合装药结构性能优劣的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精确的非线性预测,得到安全性和能量输出双优的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994.
爆炸形成过程中火焰加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预防和控制工业爆炸事故,并为脉冲爆轰发动机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分析火焰加速导致的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影响因素。采用爆轰管探讨障碍物的阻塞比、混合物的组成、初始压力和点火能等4个因素对爆炸性气体火焰速度和爆轰压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障碍物的存在能大大提高火焰速度和爆轰压力;爆轰压力随管内障碍物阻塞比的增大先变大后减小,并在阻塞比为0.498,燃料种类为天然气,化学当量比为1时达到最大;爆轰压力还随混合气体初始压力的增大和点火能的提高而增大。选择适宜的条件可大大提高火焰加速速率,促进燃烧向爆轰过程转变。  相似文献   
995.
在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中,为更好地区分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熔痕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2种熔痕的形貌和相应的元素成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熔痕的表观形貌特征和元素成分具有明显的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熔痕表面所含的气孔、元素种类及导线本体与熔痕之间的过渡区方面,一次短路熔痕表面气孔多,元素种类少,导线与熔痕之间有明显界限,二次短路熔痕则相反。该研究结果可以区分短路熔痕形成的环境气氛,以此判断导线短路熔痕类型,为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sulfide concentrates can cause many serious problems during storage. In this study, two representative samples (sulfur-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and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elf-heating behavior using the crossing-point temperature (CPT)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determined, 13.7366 kJ/mol for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and 21.3817 kJ/mol for sulfur-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Furthermor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sulfide concentrate stockpiles in different seasons were also measured by a thermal image apparatus. It was found the temperature for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stockpile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rich-sulfur sulfide concentrate stockpile. These research results show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exhibits stronger propensity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an sulfur-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fire hazard of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in daily safety check work.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PT method with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e measuremen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n the propensity of sulfide concentrates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uring the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he useful data and experience achie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can be also referenced in similar cases later.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describes part of a programme of work undertaken at the Health and Safety Laboratory (HSL)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ur of selected water-reactive chemicals. Following an accidental release, such substances react exothermically with any water present, generating acidic vapours. The STAWaRS (Source Term Assessment of Water Reactive Substances) software was developed for 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HSE) by ESR Technology to model this complex process. The aims of the study described here were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the heats of hydrolysis used within STAWaRS, and to perform sensitivity studies on selected STAWaRS input parameters.The heat of hydrolysis of acetyl chloride was measured and showed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value used within STAWaRS. Some of the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the severity of acetyl chloride spills are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predictions made by the STAWaRS model. The heats of hydrolysis of titanium tetrachloride previously measured at HSL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 of adopting these experimentally derived values for modelling spills is shown for a hypothetical land use planning ca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values for STAWaRS input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实施能源的多元化战略已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做出的重要抉择.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国家,合理、高效、节能、安全的发展煤基替代燃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惟一出路,甲醇汽油是车用燃料替代,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9.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及方式改变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运用G 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研究区域,选择湘江岸线为典型样带,建立了基于源与汇景观功能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对生态风险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最高,株洲和湘潭居次。其中,从城市群建成区向外,风险指数逐渐降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生态风险指数也较低。根据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状况、变化和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调控策略和管理方法,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京津冀鲁地区是我国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心,随着末端控制措施减排空间的缩紧,通过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源头治理方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开发的REACH综合评估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分析,评估了京津冀鲁地区进一步加强末端控制的减排潜力,以及加速能源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健康协同效益.结果表明,未来在京津冀鲁地区快速推行最佳可行的末端控制技术,2035年能够带来约3.3μg·m-3的PM2.5浓度削减,但仅依靠此措施不足以实现区域PM2.5浓度控制目标;加速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京津冀鲁地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2035年,能源经济系统的加快转型对大气PM2.5污染改善的贡献可达6.3μg·m-3;相比于当前的政策力度,4省市虽然需要额外付出相当于地区GDP 0.9%~2.5%的社会经济成本以实现PM2.5浓度控制目标,但加速转型带来的环境健康协同效益能够部分或全部覆盖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