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88篇
综合类   799篇
基础理论   21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217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emographic change and economic decline produce modified urban land use pattern and densities. Compare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90s after the German reunification, nowadays massive housing and commercial vacancies followed by demolition and perforation come to pass in many cities of the former GDR. In consequence, a considerable surplus of urban brownfields has been created. Furthermore, the decline in the urban fabric affects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greenery of local neighbourhoods. Here, urban planning enters into ‘uncharted territory’ since it needs to assess the socio-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hrinkage.In order to carry out such an evaluation quantitatively, a multi-criteria assessment scheme (MCA)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Firstly, we identified infrastructure and land use changes related to vacancy and demolition. Secondly, demolition scenarios for the coming 20 years were applied in order to give an idea for a long-term monitoring approach at the local district level. A multi-criteria indicator matrix quantifies the socio-environmental impact on both urban greenery and residents. Using it, we set demolition scenarios against urban ‘quality of life’ targets. Empirical evidence comes from Leipzig, in eastern Germany, a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y for urban shrinkage proces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shrinkage implies soci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residential livelihoods, however, does not simply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overall urban quality of life.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all indicators identifie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a shrinking city is faced with.  相似文献   
992.
依据昌吉州环境监测站2010—2015年降水监测资料,分析昌吉地区降水中离子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昌吉市降水污染现状及变化特征。结合昌吉市特有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工业分布情况,分析污染物来源及污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生态城市的潮流中,生态文化建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分析生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途径以及评价指标,可望为纷繁复杂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较为明晰的框架。  相似文献   
994.
Abstract

Ecological city (eco-city) and its planning approach are 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tudy,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owever, opinions remain divided over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term “ecological city”, what key issues ecocity planning can solve, and its specific content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10 basic propositions that define the eco-city and clarify its key parameters, thereby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discussing the assumptions and principles underly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We then summarize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an eco-city, and define the main requirements for ecocity planning. We conclude that an eco-city is a city in which the urban population, scale of land use and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limited to the region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hich does not cause increasing or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regional ecosystem’s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95.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该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论文提出从3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①通过德尔菲法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②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③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3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996.
西安市城墙内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城墙以内3个公园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和其中代表性重金属Cu、Ni及Zn的总量与不同形态的含量,并分别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各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西安市城墙以内3个公园的表层土壤均呈碱性并含有较多有机质;3个公园表层土壤中Cu、Ni及Zn的平均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997.
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昌市选择有典型特征的城市绿地,对其在不同环境状况下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能有效提高空气负离子数量;(2)乔、灌、草3种不同类型的绿地中,以乔木林对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最为显著;(3)在城市环境下,不同林分结构类型的乔木片林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以及空气质量指数(CI)的影响差异不显著;(4)天气条件对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存在显著影响;(5)喷泉对空气负离子有显著影响。喷泉周围空气负离子浓度节律性振荡周期与喷泉的喷水变化周期相吻合。喷泉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CI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998.
上海城市降水径流营养盐氮负荷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区,郊区各不同功能区内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的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其中TIN,NH4-N,NO3-N的均值含量分别为7.45,3.14,2.98和1.33mg/L,与同期河流水体中氮含量相比,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对河流水中氮含量水平具有重要的贡献,反映城市降水径流是一种不容忽略的非点污染源,从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负荷的空间分布来看,在工业区,交通要道,氮含量普遍偏高,而在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氮含量普遍较低,此外,市区和郊区相比,在市区内氮含量普遍比郊区高。  相似文献   
999.
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的设计、建设和评价,应从人、社会、自然3个层次和城市的结构、功能、协调和目标4个方面来进行定位,最终达到完善结构、提升功能、增进协调、城市优美和谐的目标。城市超循环体系是生态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超循环体系的具有企业、产业、城市、区域4个基本层次,其循环体系、模式、功能和目标均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构建具有在理念上的一致性、结构和功能上的嵌套性、目标和发展机制上的同一性,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城市或国家整体中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多元文化的生态意识在生态理念方面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00.
在"流动空间"背景下,城市网络中次级城市受到区域经济研究的关注。区域内部及跨区域联系对次级城市发展的作用关系到城市区际合作的成败,但对其认识存在差异。以行业结构作为切入点,基于机器学习行业分类后的工商企业数据,研究哈尔滨与东北地区城市联系的总量变化及行业特征,发现:(1)哈尔滨的内向经济联系中,东北地区城市的重要性在减退,其外向网络腹地范围正在缩小;(2)哈尔滨与东北地区的产业联系有制造业联系下降及服务业低端化的趋势;(3)与全国相比,东北地区内部缺乏"服务中心"。通过研究哈尔滨与东北地区以外城市联系与距离、地区生产总值(GRP)等的关系,以及行业比较优势,发现:(1)哈尔滨联系网络呈现无标度网络特征,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联系不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且连接度与GRP强线性正相关;(2)哈尔滨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联系集聚化,制造业与其他服务业联系偏长尾分布。相对于联系广度,更应重视与少数"服务中心"的联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