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7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运输经济安全是国民经济安全的基础。建立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输经济预警系统 ,对调控铁路运输和引导铁路运输业安全、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笔者将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子系统 ,考虑国民经济对铁路的影响因素。在分析铁路运输经济的影响因素和景气预警指标的基础上 ,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出下季度铁路运输经济预警指标的值 ,用景气信号监测模型对预测值进行分析并显示该季度的预警信号 ,直观地评价铁路运输经济的安全状态。运用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分析了 2 0 0 3年第一季度~ 2 0 0 4年第一季度 ,5个季度的景气信号 ,并对 2 0 0 4年第二季度的各项指标进行预测和景气分析 ,对系统进行了实用和考核 ,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2.
在我国水力侵蚀亚区内选取几条施工中铁路进行现场水力侵蚀实验调查,对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情况调查和研究,并在我国5个水力侵蚀亚区内的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和侵蚀沟调查,研究结果得出5个侵蚀亚区内各铁路工程类型施工期水土流失等级、加速侵蚀因子和侵蚀模数。结论表明,交通工程边坡水力侵蚀程度受施工工程特点影响非常明显,新型构造物的形成将引发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63.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由于长期冻融和地下冰的存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水文结构,土壤水分是控制高寒草原生态过程的关键因子。利用地统计学对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土壤表层含水量和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浅层剖面(0~50 cm)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均符合正态分布,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逐渐增大,介于19.43%~25.37%之间,变异系数介于23.77%~40.92%;植被盖度具有强变异性,变异系数为47.99%。0~50 cm土壤含水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其中91.1%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10~190 m的中尺度上;植被盖度在研究尺度上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植被盖度随机部分的空间变异性占总空间变异性的比例为34.2%,主要体现在10 m的尺度内。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近50 a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治国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8):1431-1443
论文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研究取得的成果,并特别着重于冰川和湖泊变化的相互关系论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冰川以退缩为主,湖泊水量以增加为主。论文一方面对青藏高原冰川末端退缩、冰川面积和冰川储量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冰川变化的时空特征;另一方面从湖泊面积和水位与水量变化探讨了湖泊变化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退缩的幅度总体上呈从青藏高原外缘向内陆呈减小的变化态势,受冰川融水补给比较大的湖泊近期面积扩张、水位上升明显。最后指出了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5.
基于1970-2020年青藏高原区域及其附近154个气象站点的风速风向观测数据,采用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年平均和季节平均近地面风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区域1970-2020年年均风速在0.6-4.2m/s之间,青藏高原主体年均风速较高,高原周边地区风速较低;(2)青藏高原区域1970-2020年间近地面风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呈极显著增加趋势;(3)青藏高原区域1970-2020年间近地面风速春季最大,冬、夏次之,秋季最小,不同季节平均风速均是高原主体大于高原周边,4个季节的平均风速均呈极显著降低趋势,春季平均风速降低的速率最大;(4)大气环流驱动力的减弱可能是青藏高原区域地面风速呈减弱趋势的主导性因素.青藏高原近地面风速显著的变化特征可为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农林生态系统开发与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图5参46)  相似文献   
66.
Based on observation data of daily sunshine duration from 1961 to 2020 at 175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over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climate trend analysis and M-K mutation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region in the last 60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duration was 2 323 h, the maximum was 3 487 h in Gaer, Tibet, and the minimum was 771 h in Ya'an, Sichuan. The high-value areas were mostly located in western Tibet, northern Qinghai, western Gansu, and Xinjiang, and the low-value areas were mostly located in Nyingchi in Tibet, the mountainous area on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northwestern Yunnan. The highest sunshine duration was recorded in winter (631 h), and the lowest was recorded in autumn (555 h) among the four seasons. (2) The average decrease in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was 10.27 h/10 a. The largest rates of decrease were mainly in Gannan of Gansu and Ganzi of Sichuan, with the largest rate of decrease of 130 h/10 a. The areas with large rates of increase were mainly in Hotan area of Xinjiang, Liangshan of Sichuan and Lhasa of Tibet,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of 61 h/10 a. Among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exhibited an upward trend, and the remainder exhibited a downward trend. (3) Before 2017, the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increased but declined after 2017. Spring sunshine duration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mutation years, and the earliest mutation time was 1963. Winter had the fewest number of mutation years and the latest mutation time occurred in 2015. In summary,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sunshine durat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vary greatly in space, but with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sunshine in the northwest and less in the southeast, and sunshine hours were mainly decreasing, with 2017 as a mutation point of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Most area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loving plants and high-density planting. Shade-loving or shade-tolerant plants, including tea, are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with low sunshine valu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including Ya’an, Sichuan, and other areas, such as Medog, Tibet.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67.
介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专题三“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学考察背景、总体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该专题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中逐渐出现的局部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稳、功能失衡、地力衰退、作物品质下降、农残渐增等问题,在区域尺度上,从耕地肥力和土壤生物、农田植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物产量品质和利用、农业气象条件等方面开展科学考察研究,在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相关生态环境参数的时空特征、分布规律与作物开发利用等考察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可为青藏高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和粮食安全提供数据及科技支撑.(图1参90)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我国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微生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流域的总体变化,是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示器.为调查青藏高原河流生态系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特点,于2021年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和柴达木盆地流域进行大范围水样采集,共收集样品65个,并基于16S rRNA技术对样品中细菌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的细菌群落涵盖65门1 311属,各流域α多样性指数较高,说明青藏高原河流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表征物种丰富度的Chao指数和OTU richness指数均与SRP/TP的值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门水平优势类群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纲水平优势类群主要有γ-变形菌纲、拟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属水平优势群主要有Flavobacterium和Limnohabitans.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和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Adonis...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艰苦恶劣生存环境的分析,就怎样做好野外地质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问题,从衣、食、住、行、遇险、自救互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宝贵经验,以供安全管理工作者及野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0.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腹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出暖干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高原腹地植被生长具有消极意义,导致该区牧草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立。本文对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地逆行演替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在些基础上,对气候暖干化模式下可持续的利用高寒草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