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637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116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81.
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痕量活性气体,对全球硫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于2018年6—7月运用冷阱捕集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测定了东海海水与大气中3种重要的VSCs即羰基硫(carbonyl sulfide,COS)、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S2)的浓度,分析了其与相关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估算了它们的海-气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东海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7±0.33)、(4.46±4.52)和(0.13±0.07) nmol·L-1,海水中COS和CS2的高值区出现在长江口附近海域,DMS在东海南部海域的浓度远低于北部海域.大气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64.0±37.5)×10-12、(70.7±83.5)×10-12和(177.6±232.3)×10-12(以体积分数计),COS分布均匀,CS2的分布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特点,而DMS的分布受海-气扩散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东海海水中COS和CS2与海水中的营养盐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营养盐能促进浮游植物生长,而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能释放COS和CS2的前体进入水体,从而促进COS和CS2的生产.此外,夏季东海中COS、DMS和CS2的海-气通量平均值为(1.05±1.13)、(9.21±9.49)和(0.24±0.22)μmol·m-2·d-1,表明夏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的源.  相似文献   
982.
广州地区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CAR TUV辐射模式与地表实际观测分析了理论上广州地区地表可获得的最强光化辐射通量、辐照度及其波谱变化特征与月、日变化特征,计算与观测的差异用于评估气溶胶对紫外辐射通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均具有正弦曲线的日变化特征,但光化辐射通量的正弦波形较辐照度的更为宽广,其辐射强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下降幅度也更为缓慢;光化辐射中的总能量可见光谱区约占86%,紫外谱区仅占约14%;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表明,不同监测波段范围的紫外辐射表,虽然其标识均为监测UVA或UVB的辐射,但差异明显;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显著影响紫外辐射通量.由于紫外辐射通量是影响对流层臭氧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有必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广州地区气溶胶与紫外辐射通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83.
         下载免费PDF全文
Nitrogen dioxide(NO_2)is an important substance in atmospheric photochemical processes and can also be absorbed by plants.N02 fluxes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P.nigrc seedl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double dynamic chambers method in Beijing from June 15to September 3,2017.The range of N02 exchange fluxes between P.nigra seedlings and the atmosphere was from-14.6 to 0.8 nmol/(m~2.sec)(the positive data represent N02 emissior from trees,while the negative values indicate absorption).Under ambient concentrations the mean NO_2 flux during the fast-growing stage(Jun.15-Aug.4)was-3.0 nmol/(m2·sec)greater than the flux of-1.5 nmol/(m2-sec)during the later growth stage(Aug.8-Sept.3)The daily exchange fluxes of NO_2 obviously fluctuated.The fluxes were largest in the morning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over time.Additionally,the N02 fluxes were larger undei high light intensities than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ies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N02 fluxes were different under two growth periods.The NO_2exchange fluxes were larger in a range of temperatures close to 44℃in the fast-growing stage,whereas there were no evident differences in N02 exchange fluxes under widel differing temperatures in the later growth stage.Under polluted conditions,the uptake ability of N02 was weakened.Additionally,the compensation point of N02 was 5.6 ppb ir the fast-growing stage,whereas it was 1.4 ppb in the later growth stage.The depositior velocities of NO_2 were between 0.3 and 2.4 mm/sec.  相似文献   
984.
基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WRF-CAMx模式,分析了 2016年1月京津冀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开展了 PM2.5跨界传输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PM2.5、PM10、SO2、NO2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9.5μg·m-3、135.61μg·m-3、57.55 μg·m-3、60.79 μg·m-...  相似文献   
985.
对生活垃圾填埋场5个操作平台开展了为期1年的CH_4和N_2O释放通量监测,分析了填埋场CH_4和N_2O释放通量变化规律,并对CH_4和N_2O释放通量与CO2释放通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是CH_4和N_2O释放的源,CH_4释放通量范围为(9.16±7.46)~(21287.03±128.70)mg·m-2·h-1CH_4-C;N_2O释放通量范围为(31.74±16.00)~(17089.31±7599.24)μg·m~(-2)·h~(-1)N_2O-N;整个填埋场5个平台中CH_4和N_2O年释放总量分别约为86.17 Gg·a-1、0.81 Gg%a-1CO2当量,填埋场温室气体的减排主要是控制CH_4释放.生活垃圾填埋场是高度异质性体系,不同平台释放通量变化规律并不统一,N_2O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种气体释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6.
地膜覆盖对蔬菜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通过1 a的田间原位观测,研究地膜覆盖对菜地生态系统土壤的水热条件、CH_4排放通量及各土层CH_4剖面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春夏辣椒种植季的土壤温度(P0.01),而在秋冬萝卜种植季则改变不明显(P0.05);覆膜种植土壤含水率在萝卜季显著高于常规种植(P0.05),而在辣椒季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整个观测周期内,覆膜和常规种植条件下,土壤CH_4的排放通量均无明显变化规律,CH_4排放通量的均值分别为-7.64μg·(m~2·h)~(-1)和-9.00μg·(m~2·h)~(-1),整个观测期CH_4净吸收量分别为0.54 kg·hm~(-2)和0.64 kg·hm~(-2),表明地膜覆盖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土壤作为CH_4汇的能力.在各土层CH_4浓度观测方面,发现两种种植方式在整个观测周期内各土层CH_4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10 cm20 cm30 cm,覆膜土壤CH_4浓度在20 cm、30 cm深土层显著低于常规种植(P0.05),而在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土壤CH_4的排放通量与5 cm地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率之间显著负相关(P0.05),而在常规种植条件下,CH_4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5 cm地温及土壤含水率均无相关性;两处理10 cm、20 cm土层CH_4浓度均与地表CH_4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30 cm土层CH_4浓度与地表温度及5 cm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各土层CH_4浓度与土壤含水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7.
新型管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1种新型玻璃纤维管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并考察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稳定,DMBR在重力自流出水下运行近80 d,在过滤压差为2?900 Pa的情况下,膜通量维持在3.75 L/(m2·h)左右,在膜组件的结构参数改进之后,膜通量有较大提高,在过滤压差为1 450 Pa下能较长时间稳定在6 L/(m2·h).本研究还考察了动态膜的过滤性能和系统处理效果,系统出水浊度在1.0 NTU以下,对COD、BOD5和NH+4-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超过71%、96%和98%,动态膜对混合液上清液COD有19.34%的截留作用.  相似文献   
988.
东海无机氮排海通量年际变化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系统收集和推算1980~2005年东海几种入海污染源的无机氮数据(河流、排污口、陆源面源、大气沉降和海水养殖)基础上,研究估算了东海无机氮的入海年际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东海无机氮入海通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8.8×105t.a-1左右逐渐增加到本世纪初的2.6×106t.a-1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4.3%.长江作为东海最大入海河流,其无机氮排海通量占河流排海海通量的76.5%,排放量由80年代初的4.0×105t.a-1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6.2×105t.a-1,后保持在此值上下浮动,然后从90年代开始快速上升到本世纪初的1.8×106t.a-1.东海无机氮主要来源是以入海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大约为总量的79%,其中河流、排污口和陆源面源分别为73%、4%和2%.除陆源外,大气沉降约为18%,海水养殖约为3%.  相似文献   
989.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的稻-油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覆膜与常规(不覆膜)两种处理下稻-油轮作农田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下,CH_4和N_2O的排放均主要集中在各作物的生长前期,水稻季CH_4和油菜季N_2O的排放通量均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CH_4的排放通量介于-0.45~1.90 mg·(m~2·h)~(-1),N_2O的排放通量介于-46.1~2 040.7μg·(m~2·h)~(-1).地膜覆盖提高了CH_4和N_2O排放总量,其中覆膜处理全年CH_4排放总量为(27.22±4.48)kg·hm~(-2),相比常规处理(19.93±0.56)kg·hm~(-2)提高了26.22%;覆膜处理N_2O的年排放总量为(13.14±0.82)kg·hm~(-2),较常规处理下(11.27±2.77)kg·hm~(-2)增加了16.6%.覆膜显著提高了油菜季土壤含水率,而对全年各作物季土壤温度(地下5 cm温度和地表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覆膜处理下油菜季CH_4和N_2O的排放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幼苗期达显著负相关;两种处理下,各作物季CH_4和N_2O的排放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均很小.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影响作物各生育期内CH_4和N_2O的排放规律,改变了作物各生育期内2种气体排放占全季排放量的比例,促进了稻-油轮作农田CH_4和N_2O的排放.在100 a时间尺度上,覆膜处理下全年排放的CH_4和N_2O所引起的综合GWP(CO_2量)为4 213.00 kg·hm~(-2),较常规处理3 454.17 kg·hm~(-2)提高了22.0%,表明覆膜不是一种有效的碳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90.
赵辉  郑有飞  李硕  徐静馨  曹嘉晨  魏莉  关清 《环境科学》2017,38(12):5315-5325
近地层臭氧污染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利用2014~2016年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期间臭氧浓度和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麦田臭氧浓度、AOT40的变化特征.根据Pleijel等2007年修正的气孔导度模型,模拟了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变化,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同时结合通量模型,计算了冬小麦气孔臭氧通量.此外,利用前期课题组建立的模型,估算了臭氧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冬小麦生长季期间从前期到后期逐渐增加,并呈现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从2014~2016年的每年3月1日~5月31日,平均臭氧浓度分别为36.2、37.7和33.6 n L·L~(-1),AOT40值分别为17.08、17.90和11.84μL·(L·h)~(-1).Javis气孔导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本地区冬小麦的气孔导度,模型解释了实测气孔导度81%的变异性.2014~2016年冬小麦气孔臭氧吸收通量分别为9.36、9.32和8.65 mmol·m~(-2).在近3年臭氧浓度平均水平下,近地层臭氧会使冬小麦产量减少18.03%,干物质累积减少19.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