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41.
重庆地区污染源及其对酸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1985~1988年重庆地区污染源分布状况及其对降水质量的影响。重庆年耗4%高硫、25%高灰煤1450万 t,其排放的 SO_2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及降水酸度影响甚大,通过扩散与传输,对远郊区县甚至对清洁区四面山降水酸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42.
东海陆架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基本服从"粒度律",即随着沉积物的粒度变细而含量增高;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值区分布于中国台湾岛东侧和大陆近岸区域,低值区分布于东部及北部浅海大沙滩区;分析该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采用无量纲分析,提出了重金属集散规律的多因子控制关系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系数α、b及相关系数r:rZn=0.82,rCu=0.91,rPb=0.90,rCd=0.89,rHg=0.80,rCr=0.87.  相似文献   
343.
我国冰川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冰川水资源拥有大国之一。本文对我国冰川水资源特性、冰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指出冰川水资源是以固体水库效应为基础的水资源体系,有必要重新认识冰川的水资源价值,并进一步开展冰川应用基础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冰川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4.
基于2003年、2004年和2007年3年内共采集的155个气溶胶样品的分析测试,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气溶胶中可溶性离子的组成及年际变化特征,并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可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2.759μg·m-3,化学组成以NO-3、SO2-4、Ca2+和CO2-3为主,冰川区大气环境呈碱性.可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年际变化特征为2007年2004年2003年,主要离子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单一离子浓度变化不尽相同,其原因主要与沙尘活动的强弱有关.Ca2+、Na+、Mg2+、CO2-3和Cl-主要可能来自陆源矿物,而NO-3和NH+4很大程度上以人为源为主;并且发现,SO2-4和K+可能同时受陆地源与人类活动来源的影响.通过气团轨迹聚类分析得出,冰川区大气主要受来自西南方、西方及西北方3个方向气团的控制,这些气团均经过伊犁河谷或阿拉山口到达冰川区,其中,在距地面2000 m以下高度传输的气团会带来大量的沙尘物质,影响冰川区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345.
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是如何快速、精确地对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ODEs) 进行数值积分求解。由于大气中各物种寿命长短相差很大,导致ODEs 具有了很强的刚性,因而在数值求算过程中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平衡问题。笔者介绍了当前几种常见的大气化学模式的计算方法,包括GEAR,QSSA( MQSSA) ,Y& B( MY& B) ,RADM ,LSODE,SMVGEAR,小参数法,Gong and Cho及TWOSTEP 等,并结合当前本领域内的部分研究成果对一些重要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46.
瓦里关山降水化学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9  
报告了1997年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观测站点位于青海省瓦里关山)的降水化学观测结果,该站点位于我国北方高原的半干旱地区,周围较少有局地污染排放源影响,对获的59个降水样品进行了pH值、电导率和可溶性离子成分的分析,其结果显示,该地降水的年平均pH值为6.4,呈中性;年平均电导率为14.8μS/cm,降水较为洁净;降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依次为NH^+4,Ca^2+,SO^2-4,Mg^2+,Na  相似文献   
347.
Precipitation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for carbon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Her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TDN) with their potential sources were analyzed in wet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monsoon from the Northern Indo-Gangetic Plain (IGP), important but neglected area. The volume-weighted mean (VWM) concentration of DOC and TDN were 687.04 and 1210.23 µg/L,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he VWM concentration of major ions were in a sequence of NH4+ > Ca2+ > SO42- > Na+ > K+ > NO3? > Cl? > Mg2+ > F? > NO2?, suggesting NH4+ and Ca2+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rustal dust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Moreover, the wet deposition flux of DOC and TDN were 9.95 and 17.06 kg/(ha?year), respectively. The wet deposition flux of inorganic nitrogen species such as NH4+-N and NO3?-N were 14.31 and 0.47 kg/(ha?year),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emission 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volume. Source attribution from different analysis suggested the influence of biomass burning on DOC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on nitrogenous species. The air-mass back trajectory analysis indicated the influence of air masses originating from the Bay of Bengal, which possibly carried marine and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along with the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to the sampling site. This study bridges the data gap in the less studied part of the northern IGP region and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for policy makers to deal with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348.
太湖北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太湖北部流域主要河网区水质受该流域地质状况、岩石和土壤的化学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对太湖北部流域河网区主要河道水体中的主要离子进行了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北部流域水体中的TDS平均值为355.74mg·L-1,变化范围为276.08~681.54mg·L-1,其中Ca2+和HCO3-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46.2%和48.9%;其次是Na+和SO42-,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35.9%和27.5%。进而判断出该流域水化学类型是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3--Ca2+-Na+型。再从离子的自然起源和人类活动角度分别对水化学类型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利用吉布斯分布模式投点作图得出结论:其离子自然起源的优势机制是岩石的风化作用,而蒸发-结晶和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十分微弱,这与该流域的水文、地理、地质背景相一致;另一方面通过SPSS软件的相关关系分析得出结论:NO3-、SO42-、K+、Ca2+和Mg2+的相关性较强,与Cl-也呈正相关,说明水体中这些主要离子都具有共同的来源,其中NO3-的较高含量(平均值为14.74mg·L-1)反映了该流域受人类影响较大。尤其是NO3-与SO42-的相关性达到0.83,再次说明氮污染对该流域水体的酸化和水质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49.
土壤温度上升对某些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辉林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0,9(4):316-321
土壤温度变化导致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活性产生变化;某些微生物群落成员在较高温度时有能力代谢那些在较低温度时不能被利用的基质;因此,土壤温度上升将影响土壤生态系统中的C、N、S循环。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对土壤溶液中的溶解态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磷组分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结论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有重要的义。  相似文献   
350.
Forest Health Monito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Four Years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m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and assessing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the USDA-Forest Service and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rough i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 developed the Forest Health Monitoring program. The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1990 and by 1994 was present in the major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am, the indicators and methods developed for the program, and some of the results after four years of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