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微生态系统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利用微生态系统生物暴露试验评价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这一方法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微生态系统进行生物长期暴露试验,来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成功的。可行的,根据受试生物折生长发育状况,可以判断底泥重金属毒性的大小,根据生物积累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判定底泥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52.
于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在实验室内以4-6d的蚴虾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巴西拟糠虾的分类学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以及标准毒物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黑褐新糠虾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毒性测试的实验生物,并将该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毒性评价,本文将报道以上研究结果及该方法在几种钻井液及添加剂中的毒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3.
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前体物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超英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5):54-56,80
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的控制和消除的策略与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处理技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饮用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4.
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对氮磷转化功能细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宇科  路俊玲  陈慧萍  肖琳 《环境科学》2018,39(11):4938-4945
为探寻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氮、磷转化功能菌群的动态变化,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基因的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了在蓝藻水华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菌群的变化情况.高通量测序结果证明了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细菌群落在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具有不同的结构.随着水华过程中蓝藻密度的增加,水体中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而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蓝藻水华对聚磷菌(PAOs)具有富集作用,对硝化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中度水华条件下显著增加. qPCR结果显示,随着蓝藻水华的持续发展,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下降甚至消失,表明水体中氮转化过程可能受到抑制,此过程也有利于水华过程中微囊藻快速增殖对氮的需求,对水华蓝藻的生长具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室内空气中TVOC的分析测试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室内空气中TVOC的分析测试技术:比色管检测法,便携式TVOC仪检测法气相色谱或色质联用分析方法,介绍了我国TVOC标准物质/样品的研制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7.
概括近10 a来国内外鲍鱼寄生性病害的研究进展,寄生生物包括原核生物中的纤毛虫、单孢子虫、球虫、帕金虫和盘蜷虫,线形动物门中的颚口类线虫,环节动物门中的缨鳃类多毛虫和钻壳海稚虫类多毛虫,扁形动物门中的吸虫后囊蚴等,涉及寄生生物的种类分布、流行状况、组织病理学和症状及诊断和控制等,同时对我国鲍类寄生性病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8.
福建东山岛西埔湾港养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东山岛西埔湾港养生物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资源种类逐年减少,年渔获量急剧下降,渔获个体趋于小型化,资源已明显衰退。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是导致西埔湾总渔获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护资源和提高渔获量,必须控制捕捞力量,改善港养环境条件,并采取季节性开闸纳苗和放流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59.
Preservation of extraordinary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restoration of impaired waters require a strategy to identify and protect least-disturbed streams and rivers. We applied two objective,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determine stream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headwater reaches of 10 Ozark rivers, 5 with Wild and Scenic River federal protective status. Thirty-four variables representing macroinvertebrate and fish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in-stream habitat, riparian vegetation, water quality, and watershed attributes were quantified for each river and analyzed using two multivariate approaches. The first approach, cluster and discriminant analyses, identified two groups of river with only one variable (% forested watershed) reliably distinguishing groups. Our second approach employed ordinal scaling to compare variables for each river to conceptually ideal conditions that were developed as a composite of optimal attributes among the 10 rivers. The composite distance of each river from ideal was then calculated using a unidimensional ranking technique. Two rivers without Wild and Scenic River designation ranked highest relative to ideal (highest ecological integrity), and two others, also without designation, ranked most distant from ideal (lowest ecological integrity). Fish density, number of intolerant fish species, and invertebrate density were influential biotic variables for scaling. Contributing physical variables included riparian forest cover, water nitrate concentration, water turbidity, percentage of forested watershed, percentage of private land ownership, and road density. These method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refin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other regions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least-disturbed reference conditions and identifying rivers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60.
广州市河涌沉积物及底栖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广州市河涌沉积物及底栖生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应用 WFX- IF2型原子分光光度计对 2 1个采样点沉积物及底栖生物样品中 Cd、Cu、Zn、Pb、Cr和 N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沉积物中 Cd、Cu、Zn、Pb、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5.61、30 2 .1 2、72 7.0 3、1 63.37、67.70、84.58μg/ g干重 ;底栖生物中 Cd、Cu、Zn、Pb、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78、2 9.2 0、2 68.38、1 0 .75、3.89、3.44μg/ g干重。结果表明 :广州市河涌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受污染最严重的是赤岗涌、海珠涌和棠下涌。工业活动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涌中的水栖寡毛类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P<0 .0 1 ,P<0 .0 5) ,可以作为 Cu、Cr、Ni的良好指示生物。本文还探讨了将河涌污泥作为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