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7篇
  免费   1054篇
  国内免费   1539篇
安全科学   2194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644篇
综合类   5318篇
基础理论   620篇
污染及防治   533篇
评价与监测   271篇
社会与环境   964篇
灾害及防治   698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622篇
  2022年   716篇
  2021年   683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对人体进行直接监测的生物监测技术和对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间接监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暴露剂量计算的间接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生理介质(如血液、尿液)中的污染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确定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情况,监测结果反映了风险因子通过所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总暴露剂量。为了利用生物监测结果评价人体暴露安全性,近几年建立了生物监测等效值的概念,推导确定化学物质的生物监测等效值发展迅速。环境监测和数学模型间接方法通过对不同暴露媒介中风险因子的浓度监测和特定暴露途径的量化研究,同时利用精确的暴露计算模型(如空气分散模型、地下水扩散模型)计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发展使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暴露参数更加精确,降低了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还介绍了利用数学模拟和剂量重建等方法插补历史空白暴露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科技博览     
<正>石化系统定性定量复杂故障诊断技术获新进展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研发的石化系统定性定量复杂故障诊断技术取得新进展。它应用动态模拟软件构建石化装置仿真动态模型,应用实时数据库、仿真服务器、数字控制站及仿DCS操作站构成仿真"虚拟工厂",形成针对石化装置,集成过程模拟、故障诊断与模型检验功能的试验平台。在故障诊断测试平台上  相似文献   
993.
高层学生公寓防火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纳总结学生高层公寓火灾伤亡事故致因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最小径集,找出控制事故发生的途径,并利用“瑟利模型”建立防火体系,得到此类火灾事故防控措施,即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觉火灾危险的敏感性,使人处于安全状态并能够迅速、敏捷、正确地做出行为响应;二要保证物处于安全状态,确保电气设备、建筑物本质处于安全状态,并使建筑物能发挥性能化灭火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势,为疏散争取时间.本文能为高校高层学生公寓预防和控制火灾伤亡事故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正不断地向高空发展,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然而,高层建筑在朝向现代化、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同时,也由于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像一般建筑从外部灭火,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对火灾进行了分类分级,建立了火灾蔓延模型,依据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基层中队进行灭火救援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过火面积等不同情况,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第一救援力量调派方案,建立了增援力量模型,有利于快速生成救援力量方案,为消防队有效调度和科学利用消防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的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实现快速灭火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995.
重点阐述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械安全性评估模型的建立过程,应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开式压力机安全性评估模型,对冲手事故模型中的共因失效节点进行了说明,并最终计算得出开式压力机冲手事故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对于系统基本事件之间有共因和相关关系的系统,BN计算结果使得事故后果概率明显增大,设计者和管理者不能忽略共因和相关关系对系统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高斯模型对氯气泄漏浓度分布进行了较全面地探讨和研究,分析了高斯模型的实用性,探索了通过地面任意两点的浓度测量值快速计算泄漏源流强和泄漏点的高度以及地面浓度最大值及最大值位置的方法。提出了估算浓度等于和大于某一定值的区域的办法,并通过三个不同浓度的等值线的估算值和模拟值进行了比较,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该方法完全可以推广到其它的模型和各种不同的条件,对于提高事故处置的侦检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基于PSR模型的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是多因素相互影响、制约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外部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煤矿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现有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主要依靠事故统计分析,通过事故的量和类型来分析和反应安全的状况.仅仅通过事故统计难以全面反映出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在分析现阶段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外部宏观与内部微观指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PSR模型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更客观的反映出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8.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探明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的碳储潜力,揭示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空间分布格局,探寻各驱动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驱动作用途径及贡献,为评估该区域喀斯特森林的碳循环功能提供科学依据.以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为对象,研究漓江不同流域段(上、中、下游)、不同深度土层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构建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揭示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途径,并量化了各类因子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比例.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整体土层较浅,土壤有机碳具有表聚性.在不同流域段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为:上游>下游>中游,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与之相一致,而微生物碳(MBC)的分布为:上游>中游>下游.各类驱动因子对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驱动作用途径和贡献不同,其贡献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理化因子>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样地海拔>样地物种多样性,总效应分别为:1.148、 0.574、 0.284和-0.013.其中,样地海拔对土壤有...  相似文献   
99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昆明市为研究案例,在修正碳密度系数的基础上,通过耦合InVEST模型碳储存模块和CA-Markov模型,分析2000~2020年及“三线”约束下未来不同土地利用情景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转移也发生在三者之间.(2)2000~2020年,昆明市碳储量整体表现为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碳储量逐年下降,累计损失5.27×106 t,林地和草地退化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3)2020~2030年,4种情景碳储量均有所减少,其中惯性发展情景碳储量下降最明显,主要是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引起;耕地保护情景相比惯性发展情景有效减缓了碳储量减少幅度;生态保护情景则能够增强研究区固碳能力,碳储量达到262.49×106 t,但不能有效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防止城市扩张情景有效抑制了建设用地无序扩张,间接防止了碳储量进一步减少.因此,研究区可统筹考虑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防止城市扩张情...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明公交站地表灰尘重金属来源和污染水平,利用PMF模型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在传统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基础上,采用Hakanson毒性响应系数来修正传统权重,引入物元可拓集理论,进而体现重金属的毒理性质和危害程度,建立物元可拓模型对研究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与Igeo、 PN和RI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除Co和V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都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为背景值的1.29~9.30倍,Cu和Pb的点位超标率均为100%,Cr、 Ni和As分别为96.15%、94.23%和96.15%,Co和V未超标.(2)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结果表明,源1为自然源,对V的贡献率为32.12%;源2为自然-交通混合源,对Cu和Co分别为51.50%和33.37%;源3为建筑废弃物污染源,对Cr和Ni分别为45.06%和44.70%,源4为燃煤-交通混合源,对As和Pb分别为49.89%和75.25%.(3)物元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公交站地表灰尘以Ⅳ级(中度污染)为主,13%的样点为尚清洁,37%的样点为中度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样点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