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1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880篇
安全科学   417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355篇
综合类   2409篇
基础理论   357篇
污染及防治   474篇
评价与监测   799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哈尔滨市秸秆焚烧大气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近些年哈尔滨秋末冬初大气污染程度增加的溯源问题,基于静风污染气象及降雪对秸秆焚烧的影响等基本假设,采用箱式模型和优化拟合的方法对秸秆焚烧产生污染物的源强及其负荷进行了估算.通过对2015年和2017年典型时段数据的优化拟合得到降雪前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20.16、21.83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49.32、138.65 mg·m-2·s-1;降雪后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15.98、7.09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22.91、89.21 mg·m-2·s-1.由降雪前后各污染物的源强差得到2015年和2017年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的排放源强分别为4.18、14.74 μg·m-2·s-1,负荷分别为20.73%、67.52%;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26.41、49.44 mg·m-2·s-1,负荷分别为17.69%、35.66%.本文为相关清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校核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2.
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基于2015年在线监测等数据,分析中国钢铁行业主要工序(烧结和球团)排口烟气浓度情况,自下而上建立了2015年中国高时空分辨率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HSEC, 2015),使用CAMx模型,定量模拟钢铁行业排放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贡献.结果表明, 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共排放SO2、NOx、PM10、PM2.5、PCDD/Fs、VOCs、CO、BC、OC、EC和F分别为37.48万t、 72.05万t、 33.48万t、 15.03万t、 1.91 kg、 84.29万t、 3 478.85万t、 0.64万t、 0.83万t、 0.08万t和0.77万t.从区域角度:上海和天津钢铁行业单位面积污染排放强度最大,对区域大气污染贡献比例较高.从工序角度:2015年烧结和球团烟气排口月平均浓度降低.从污染物角度:2015年钢铁行业排放NOx对区域污染物浓度贡献最大,NOx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303.
陈镭  许建明  许晓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926-3935
利用2013—2014年上海地区的风廓线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研究了上海地区通风指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和预报经验,对常用通风指数公式进行本地化修正.通过分析修正前后的通风指数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发现,修正后通风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与PM_(2.5)浓度的时间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经过修正的通风指数对于PM_(2.5)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更强;研究其在典型污染个例中的应用情况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低时,对应的PM_(2.5)浓度值高,说明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边界层内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作用;另外,与未修正的通风指数对比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降低了原通风指数的数值,对污染的指示意义更强,尤其表现在上海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时,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较原通风指数降低明显,能更好地反映出大气对上游地区污染物的输送作用.由此可见,经过修正后的通风指数更适用于本地化的预报服务,这也为上海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和霾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04.
克拉玛依市区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评价了克拉玛依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并分析了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得出了相应结论:市区的大气污染以尘 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05.
基于GIS的船运液体化学品溢漏大气扩散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船运液体化学品溢漏事故上,利用Mapinfo自带的二次开发工具MapBasic对船运液体化学品溢漏大气扩散模拟系统进行开发研究,介绍了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系统的功能模块,详细叙述了系统的建设过程,数学模型建立,数据库建立与管理,编程语言及其关键技术,系统能连续运态地模拟显示溢漏化学品大气扩散污染范围,为应急反应科学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306.
依据近5年的环境空气监测基础数据,分析评价了遂宁市城区大气中周报监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并对其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07.
针对2017年1月上旬广州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时间长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数据,从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2个方面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1)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广州地区地面风速基本为小于2m/s的偏北风,在300m高度以下普遍存在平均水平风速低于2.6m/s的小风层;污染前期640m高度内的各层回流指数廓线小于0.6,100m高度小于0.4,污染缓解后回流指数高于0.7.(2)地面PM2.5浓度与逆温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42,过程平均逆温厚度167m,平均逆温强度为1.08℃/100m;(3)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为-0.56,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高度(876m)约为污染时段(620m)的1.4倍,过程最低边界层高度为267m;PM2.5浓度与边界层通风量的相关系数为-0.61,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通风量(2538m2/s)约为污染时段(1136m2/s)的2.2倍,使用边界层通风量能更好表征大气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308.
南京青奥会期间管控措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库,量化了南京青奥会期间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临时管控措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应用WRF-CMAQ(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模拟了不采取控制措施(情景0)和采取工业临时管控措施(情景1)下的ρ(PM2.5),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开展南京青奥会期间管控措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结果表明:与情景0相比,在采取燃煤控制、工业停限产、工地停工、区域联防联控等临时管控措施的情景1下,南京和江苏省ρ(PM2.5)月均值分别降低了8%和4%;对比情景0的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可知,在采取了临时管控和应急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南京和江苏省ρ(PM2.5)平均分别降低了21%和12%. 在13个省辖市中,2014年8月南京工业SO2、NOx和烟粉尘减排量分别为2 062、3 037、835 t,月减排比例分别为24%、30%、27%,减排效果突出,PM2.5改善效果显著,提示内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控制对当地大气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在扩散条件相对不利的情况下,模型模拟预期的几次重污染并未出现,说明通过加大管控力度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重空气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9.
针对目前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本文提出了距离相关系数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相结合的统计预报方案DC-SVR.利用淮安市2013年1—12月PM_(2.5)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首先在选入预报当日气象要素的基础上,增加选取前期污染物和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再采用距离相关系数分季节从预报因子中筛选出重要预报因子,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对PM_(2.5)浓度值进行逐日滚动统计预报.研究发现,淮安地区气温和气压对PM_(2.5)的距离相关性要高于其他气象要素,夏秋季PM_(2.5)与气象要素的距离相关性较春冬季好.基于距离相关系数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建立DC-SVR模型,PM_(2.5)的试预报值和实测值的全年相关系数高达0.76,平均偏差仅为1.13μg·m~(-3),平均绝对误差为23.47μg·m~(-3).通过与支持向量机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的统计预报效果对比,DC-SVR模型有效降低预报因子维数且能自适应选取最佳参数,预报精度显著优于其他3种统计预报方案,可为业务化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0.
吴蒙  罗云  吴兑  范绍佳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458-4466
利用佛山地区2013年12月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相应逐日AQI资料、逐时PM_(2.5)浓度资料,研究了佛山地区大气边界层垂直风温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佛山地区干季持续存在的逆温结构是导致PM_(2.5)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干季污染日近60%的最低逆温层高度低于1000 m,而非污染日低于1000 m的最低逆温层仅占36%,污染日佛山贴地逆温频率高达31.2%.逆温层出现高度较低,将污染物压缩积累在贴地层大气中导致污染较重.在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佛山地区的边界层结构演化非常典型,最大边界层高度和最大边界层通风量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污染日日平均边界层高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多数时候不足500 m,最大边界层高度则大部分小于1000 m,日平均边界层通风量主要分布在500~1500 m~2·s~(-1)之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足300 m~2·s~(-1),最大边界层通风量大部分处于1500~5000 m~2·s~(-1)之间,导致污染物始终聚集在较低的大气边界层内,使得PM_(2.5)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污染水平.佛山地区风场存在显著的3层结构,较小的底层风速意味着大气的输送和扩散能力较弱,高度较低的中层使得污染物进一步被压缩累积在大气底层,垂直风场的不稳定性使得污染日佛山地区局地回流活跃,回流(RF)指数极小值多分布在0.2~0.4之间,污染日RF指数普遍小于非污染日,垂直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被显著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