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4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安全科学   469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226篇
综合类   3370篇
基础理论   566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19篇
评价与监测   471篇
社会与环境   601篇
灾害及防治   13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ir pollution has emerged as an imminent issue in modernsociety. Prediction of pollutant levels is an importantresearch topic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oday. For fulfillingsuch prediction, the use of neural network (NN), and inparticular the multi-layer perceptrons, has presented to be acost-effective technique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statisticalmethods. But their training, usually with back-propagation (BP)algorithm or other gradient algorithms, is often with certaindrawbacks, such as: 1) very slow convergence, and 2) easilygetting stuck in a local minimum. In this paper, a newlydeveloped metho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model, isadopted to train perceptrons, to predict pollutant levels, andas a result, a PSO-based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s presented.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bypredicting some real air-quality problems.  相似文献   
22.
根据奎屯市区城市废水的排放量大、排污口多、污染物浓度高以及排污下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现状等特点,提出了以污水处理厂为治理中心,市区排污管道网络化的改造设想、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3.
从城市规划角度浅议城市道路噪声污染问题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兰州市近三年来交通噪声的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的背景上,以公众反映为尺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公众对不同城市空间结构上道路噪声反映均为起伏大、吵闹和一般不可接受;(2)部分区域噪声污染指标超标与早期规划有关;(3)近期道路规划和建设是噪声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基于规划基础上的环境问题规律性的研究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的规划设计模式的研究将是今后环保专业和规划专业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医院肿瘤病房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监测调查 ,并计算分析各相关人群的年有效剂量当量 ,结果低于《辐射防护规定》(GB870 3- 88)中的标准限值。表明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设施设计是安全合理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辐射防护设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大气环境质量模糊评价的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糊聚类法为算法基础,运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初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可以方便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选用武汉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应用该方法评价和分析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Fence for traffic noise control sometimes causes adverse effect on air pollution. Thus in this study, performance of porous fence as a tool for control of both air pollution and noise pollution was evaluated.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flow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raffic noise were utilized in the analysis of a double-decked road structure with fences only at ground (Case 1) and at both ground and upper deck (Case 2). Porous fences were assumed only at the ground level since the solid fences at the upper deck usually leads to desirable result on air pollution. Effects of the variable porosity on air quality and noise level near road were evaluated.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1) flow pattern in leeward of fence was drastically changed at 40–50% porosity in Case 1 and 50% in Case 2. The porosity larger than 40% excluded presence of a circulation behind the fence. (2) Effect of porous fence on air pollution was different in Cases 1 and 2. In Case 1, the porous fence generally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air pollution at the ground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in Case 2, it rather led to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3) Traffic noise level was also largely changed by the porosity of the fence; an example of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orous fence on both air and noise pollution in Case 1 showed that the fence of 60% porosity leads to reduction of air pollution by 20% compared with solid fence case, and reduction of noise pollution by 4–6% in dB compared with no fence case, at l m high and 10 m from the road.  相似文献   
27.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灰色模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灰色聚类为基础,提出了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8.
详细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自动发布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开发过程 ,并对系统整体的架构和所用到的技术作了针对性的说明 ,阐明了作者对此类系统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9.
“入世”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 WTO后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初步分析了入世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正负面影响以及现存的若干问题 ,积极探索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战略和新思路 ,提出了创建新体制和适应新形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陈忠梅  赵延昌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3):162-164,178
通过对昌吉州近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建设的概述,并对“八五”末期和“九五”末期生态环境现状的对比,说明昌吉州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