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2186篇
综合类   2435篇
基础理论   856篇
环境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1608篇
灾害及防治   2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交通联系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我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日常可达性指数表征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水平,利用工业替代产业产值反映经济转型发展程度,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可达性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揭示不同可达性水平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规律与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可达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可达性水平对资源枯竭城市工业替代产业规模与效率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可达性通过影响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等因素间接地推进或阻碍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鉴于此,各地结合可达性水平差异,适宜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42.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田—畜禽生产系统可持续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以福建典型山区德化县为例,构建废弃物能值比例、环境污染能值负产出等指标,运用能值理论定量分析德化县2007—2016年农田—畜禽生产系统投入产出、环境负荷及可持续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德化县农田—畜禽生产系统能值投入以购买能值为主,占能值总投入的68%~79%,水资源能值约占21%~31%;畜禽子系统能值产出占72%以上;能值密度在2.68×1012~3.33×1012 sej·m-2之间波动上升,净能值产出率下降40%,环境负荷明显加重,2015年以来有所减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2007—2010年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由1.14降至0.42。从构建的指标来看,系统废弃物能值比例有所下降,环境污染能值产出减少约22%,综合经济效益和废弃物利用情况,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德化县目前正处于农田—畜禽系统产出结构调整期,应增加系统内部反馈能值用量,控制化肥、饲料投入,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晋陕蒙甘宁这一典型能源富集区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分析方法和ESDA空间分析方法,探索该地区市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该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下降;(2)各等级城市在不同时期演化规律截然相反,随时间推移,除低等级之外的各等级城市均表现出较高的等级下降风险;(3)该地区城市的市域经济水平曾存在一定空间负相关,到2015年这种关系则不再显著;(4)该地区呈现以局部为核心区的格局,但西部地区明显趋冷;(5)市域经济系统整体处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状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44.
封志明  江东  雷梅  李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817-1829
资源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多学科横向发展的新学科领域,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等学科特点。研究适应新时期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资源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在梳理资源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研究领域、学科体系建设、课程及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我国资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就与不足,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45.
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设想或实施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各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文章认为任何重大资源开发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缘政治关系,开展前期深入的系统性综合调查,进行生态安全与资源工程安全评价和交叉学科论证,并对其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未来的资源环境工程建设要谨防“大跃进”,要科学认识自然资源系统规律,守护好美丽的地球家园;要切实履行资源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提倡基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的学术争鸣,科学问题最好还是由科学家去讨论;一些争议大的科研课题慎用公益性研发经费来支持。  相似文献   
46.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气候特征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蓉  张存杰  梅梅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601-3610
为了定量地评估污染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并实现对空气污染潜势的预报,本文在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预报原理的基础上,定义了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并分别给出了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方法.基于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全国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分析计算表明,全国大气自净能力最差的地区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大气自净能力最强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以及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山东半岛和海南岛;1961~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全年低自净能力日数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采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评估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大气污染防控效果,表明在11月8~10日极端不利扩散气象条件发生时,减排措施使北京市空气质量AQI平均降低77%,使京津冀平原地区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AQI平均降低37%.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气候预测模式(DERF2.0)的预报产品和中尺度模式(WRF),建立了可以预测全国未来40d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延伸期-月尺度大气污染潜势预测系统,回报实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前15d预报出大气重污染过程;月尺度的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月动力延伸气候预测模式(DERF2.0)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角度论述了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8.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depends upon routine and defensible cumulative effects assessment (CEA). CEA is the process of predic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development relative to an assessment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oretically, it provides an on-going mechanism to evaluate if levels of development exceed the environment's assimilative capacity; i.e., its ability to sustain itself. In practice, the link between CE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realized because CEA concepts and methods have developed along two dichotomous tracks. One track views CEA as an extens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EA) process for project developments. Under this track, stressor-based (S-B)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where the emphasis is on local, project-related stressors, their link with aquatic indicators, and the potential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rough stressor-indicator interactions. S-B methods focus on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and prediction of project-related effects. They lack a mechanism to quantify existing aquatic quality especially at scales broader than an isolated development. This limitation results in the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effects relative to a poorly defined baseline state. The other track views CEA as a broader, regional assessment tool where effects-based (E-B) methods specialize in quantification of existing aquatic effects over broad spatial scales. However,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E-B methods are limited because they are retrospective, i.e., the stressor causing the effect is identified after the effect has been measured. When used in isolation, S-B and E-B methods do not address CEA in the context necessa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f the strengths of these approaches were integrated into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CEA, an operational mechanism would exist to better monitor and ass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aquatic resourc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conceptual basis of CEA in Canada including existing methodologies, limitations and strength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project-based and regional-based CE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49.
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检测中甲醛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有六个类别,分析方法不统一,且没有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文章对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且研究用水中的甲醛标样来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The complexity of today’s research problems increasingly demands that scientists move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ir own discipline. In this special issue, the basics of a transdisciplinary framework are established and problems analyzed in a specific discipline ar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 this transdisciplinary network. The intent has been to go beyond only statem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nabling early stage researchers to work a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and to show that important discoveries are being mad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disciplines. Embedding various research projects in a more global framework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or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especially for early stage researchers) and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sustainabl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