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4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篇 |
废物处理 | 77篇 |
环保管理 | 304篇 |
综合类 | 755篇 |
基础理论 | 127篇 |
污染及防治 | 109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98篇 |
灾害及防治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利用河南1961~2006年50个气象站台站汛期(6~8月份)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95%降水分位数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建立不同站近46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技术方法,对河南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总体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而且汛期降水量的比重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高低存在着很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主要有全省一致型、西北 东南型、南阳盆地型和中部分布型等4种类型,其中全省一致分布型为最主要的空间模态;年际变化趋势各地有所不同,豫西、豫南区为减少趋势,而豫中、豫北、豫东和豫西南区表现为增加趋势,而且在振荡形态上各有同异,以2~8年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82.
分别采用石灰乳化学沉淀法和低温结晶法去除烟气脱硫溶液中的SO42-。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CaO溶液质量分数25%的条件下,石灰乳化学沉淀法对SO42-的去除率仅为59.51%,且向溶液中引入了Ca2+,产生的硫酸钙固体废物难以再生利用;采用低温结晶法处理烟气脱硫溶液,在结晶温度7 ℃、结晶时间3 h、NaOH加入量34.8 g/L的条件下,SO42-的去除率为82.04%、滤液中的ρ(Na+)为3.88 g/L。在现场工业应用试验中,采用低温结晶法去除烟气脱硫溶液中的SO42-,平均SO42-的去除率可达70.00%以上,滤液中的ρ(Na+)小于15.00 g/L。该法可有效抑制烟气脱硫溶液中SO42-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3.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84.
基于北京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组分浓度以及降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降水总量、降水时长和降水前颗粒物浓度3个角度研究降水对PM2.5、PM10的清除作用,同时以一次典型降水过程为例,具体分析降水对颗粒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总量的增加有助于促进PM2.5、PM10的清除,随着降水总量增加,PM2.5、PM10的平均清除率提高,有效清除的比例增加;连续降水可增强对大气颗粒物的湿清除作用,连续降水达3d可有效降低PM2.5、PM10浓度;降水对PM2.5、PM10浓度的清除率和大气颗粒物前一日的平均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可分为清除、回升和平稳3个阶段,各个阶段大气颗粒物的变化趋势不同。降水对于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和酸碱性的改变具有明显作用,对于大气颗粒物各种组分的清除效果不完全相同。对于大气中OC、NO3-、SO42-和NH4+去除率较高,且这4种组分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被冲刷进入降水中,加剧了北京市降水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5.
Donald R. Harag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76,12(6):1191-1204
ABSTRACT: Space autocorrel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reveal the na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 Correlation in precipitation amounts varies with both distance and direction, dropping off rapidly with distance,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warm season. The analyse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storm characteristics in conjunction with a wide variety of problems dealing with irrigation, crop yields, drainage and water supply, and evaluation of artificial weather modific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86.
本文报道了利用造纸黑液回收电镀废液中铬的方法,阐明了造纸黑液中所含有还原性物质与Cr^6+的反应机理;讨论了进行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采用这一方法对废液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针对2021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开展系统评估,总体认为2021年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撑服务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机制。在快速变化的宏观经济社会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需要进一步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0.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的降水分布日趋复杂,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为满足防灾减灾与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支撑需求,基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近20 a降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近20 a重庆市年降水量在875.6—1348.2 mm。时间上,春、秋两季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3月最显著。降水在14 a时间尺度的周期过程线中波动最强,是第一主周期。空间分布上,呈西低东高的特点,在渝西和长江河谷地区降水相对偏少,主要受重庆地形的影响;渝西和渝东北地区秋季降水显著增多。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为植被修复与生态廊道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