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5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篇 |
废物处理 | 77篇 |
环保管理 | 321篇 |
综合类 | 781篇 |
基础理论 | 128篇 |
污染及防治 | 109篇 |
评价与监测 | 53篇 |
社会与环境 | 98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近年上海市降水pH降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2年-2007年上海市降水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可得,近年来,上海市降水的pH下降迅速,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比值以及钙铵离子的比值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根据上海市降水中的各离子浓度建立了氢离子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降水中各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大小情况。由模型可以得出,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时,氢离子浓度也随之增加,铵离子与钙离子浓度增加时。氢离子浓度则随之减小。氢离子变化对4种主要离子的敏感性顺序为:硝酸根〉硫酸根〉钙离子〉铵离子。结合上海市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分析结果可得,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导致降水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2.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3.
454.
针对蓄电池生产废水的特点,主要是含有浓度较高的氟化物和重金属铅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主要处理方法为物理化学方法。粉煤灰处理含氟水、石灰-硫酸-铁盐法、聚合硫酸铁和氢氧化钙以及聚丙烯酰胺联合处理含氟废水等处理方法都具有较高的除氟率。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目前工业中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采用pH调节-石灰-铝盐反应沉淀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氟、铅及部分磷酸盐,采用生化处理去除有机物。 相似文献
455.
于2020年6~9月在黄海近岸城市青岛采集31场降水69个样品,分析其中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及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有机磷(DOP),探讨P浓度和溶解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中TP浓度为(6.2±1.0)μg/L,DTP浓度为(3.8±0.6)μg/L,P溶解度为(64.8±18.0)%.DTP中以DIP为主,其贡献为(56.5±21.6)%.降水中TP和DTP与降水量呈负幂指数关系,TP清除指数大于DTP.降水量<10mm时,降水对气溶胶P的清除和稀释作用显著影响降水中P浓度,但降水量>40mm时,这种作用对P浓度的影响不大.降水对气溶胶P的清除作用以云下清除为主,占总清除效率的70%~85%.酸化作用显著促进降水中颗粒态P溶解,且无机P溶解效率高于有机P.对降雨量<5mm及>30mm降水,pH值是影响P溶解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气团来源对P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当pH值相近时,降水量越大,P溶解度越高;当pH值相近且降水量<5mm时,海洋源贡献越大,P溶解度越高.对降水量5~30mm的降水,P溶解度受到降水量、pH值及气团来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56.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7.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和HYSPLIT模型对石羊河流域从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连续收集降水样品的主要离子浓度特征及来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Ca~(2+)和Na~+是主要的阳离子,SO_4~(2-)和NO_3~-是主要的阴离子,石羊河流域的主要降水类型为SO_4~(2-)-NO_3~--Ca~(2+);石羊河流域的总离子浓度的季节大小变化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石羊河流域的降水水化学主要受地壳源和人为源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的降水类型分为季风降水、西风降水和混合降水,而混合降水是石羊河流域的主要降水类型,其次为西风降水,最后为季风降水。 相似文献
458.
典型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泉流量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2个表层岩溶泉泉流量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对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及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主振荡周期为0.77~1.16a,布洋1号泉与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振荡周期均为0.82~1.23a,而其高频部分周期变化均不连续,其动态特征均以年际变化为主;交叉小波变换揭示COI区域外降水量与布洋1号、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共振周期均为0.77~1.23a,且涵盖全部时域,2个表层岩溶泉对降水的响应是显著和稳定的;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存在稳定的落后于降水量的相位变化,布洋1号、龙何下泉分别落后于降水量0.61d、2.63d左右,表层岩溶泉径流过程为其泉域特征所制约;小波相干谱表明降水量与布洋1号泉流量在0.17~2.45a的全频域均显著共振,与龙何下泉在0.17~1.55a的周期上显著共振,且二者均涵盖了大部分时域,降水量与泉流量动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59.
460.
四川黄龙沟天然水中的深源CO_2与大规模的钙华沉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有大规模钙华沉积的四川黄龙沟中,使用化学成分数据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对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区钙华沉积的地表溪流水质基本上受到两种水混合的制约,即断层泉水和山区的融雪(冰)水。泉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经由断层提供的CO2,结果高浓度的溶解CO2使得其溶解的碳酸盐岩比普通的岩溶泉溶解的碳酸盐岩高得多,同时也导致硅酸盐岩的溶解。黄龙沟中上游的泉水相对于方解石接近于平衡。溶解无机碳(DIC)的浓度和它们的δ13C值是大约由c=0.02mol·L1δ13C=-3‰的CO2(aq)与含有δ13C=+3‰的碳酸盐岩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反应的结果。估计这些CO2中约有70%来自上地幔。所有泉水的水化学数据均落在高岭石稳定域内,但对Na长石和Ca长石具有侵蚀性。由于这些长石矿物的溶解速率太慢,所以水中的化学成分远离长石稳定域。地表溪流的DIC种类之间达到同位素平衡,在不同观测点发现的δ13CDIC变化主要是由于从水中释放出的CO2的程度不同引起的。水样的δ18O值与其采集点的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区的地表溪流的氧同位素组成受到蒸发的制约。在流经钙华沉积物的地表溪流中白天和夜晚的水化学及pH的日变化表明生物作用促进了碳酸盐的沉积,尽管作用不显著。据估计研究区碳酸钙的日沉积速率是4778kg·km2,即约1mm·a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