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494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文中从列举抚顺市污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分析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抚顺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摩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32.
介绍了云南省公路建设规划及计划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33.
天然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天然草地因疏于管理与保护.加之不合理的放牧利用.致使我国天然草地陷于面积缩减.草地组成退化.生产力下降.草地生境日趋恶化的困境.草原退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例,通过对天然草地退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剖析了天然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草地退化虽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制度不完善.过度放牧.农户经营封闭、生产结构单一等人为因素才是造成草地生态急剧退化的主要原因。并依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草原法体系、加强管理、创新草业发展镧度等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34.
王少英 《灾害学》1993,8(4):51-54
本文针对菏泽地区1993年遭遇百年一遇暴雨成灾的现实,客观地反映了灾情,分析了成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535.
工业城市生活垃圾的预测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预测模型对某工业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根据垃圾量的发展趋势。提出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利用、焚烧和卫生填埋的处理方法。并对综合处理方法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6.
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控制土地退化,迅速恢复和提高退化土地生产力,寻求一条可持久发展的土地利用途径,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阐述了中国土地退化的现状、治理土地退化的成就及今后治理的对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537.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与促进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云 《四川环境》2003,22(5):73-75
本文从我国有限的资源、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及严重的环境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和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538.
甘肃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琨  唐少卿 《灾害学》1990,(4):35-41
本文就甘肃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39.
With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region, the Yellow River is at crisis point.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issue. In 2000–2006, the mean annual discharge of the Yellow River entering the delta was 13.2 billion m3, a reduction of 18.6 billion m3 compared with the 1980s, and 9 billion m3 less than in the 1990s. The water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sectors are increasing. Large amounts of water essential to maintain the health of the delta ecosystem have been diverted for other users. The lower river channel is shrinking and the threat of flooding is becoming severe. Moreover, wate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 to a serious level; the river mouth ecosystem is subject to degradation. Due to overall decreased flow into the delta, and almost no flow into the delta for much of the year except in wet periods, biodiversity is threatened and there has been degrad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view of the water scarcity and variation in water supply,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realise sustainable water us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region. In view of the lack of a complete index system for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ajor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water use in the region. A rational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water prices is needed.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water saving need to be directed by water prices, and thus the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must also be directed by water prices.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is to be encoura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water user association that will become involved in formulating water rights, water allocation and water prices.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is association will be done in a democratic way to promo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water saving.  相似文献   
540.
根据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体育场馆内座椅实际情况,对5种典型座椅材料进行了小型锥形量热计试验,并按座椅的布置形式开展了全尺寸火灾试验.通过实体试验,得到座椅燃烧时的火灾热释放速率、烟气生成率、点燃时间、CO/CO2生成率和平均比消光面积等燃烧特性参数,为科学分析大运会体育场馆座椅的火灾危险性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进而提出消除、预防或降低座椅火灾风险、提高场馆消防安全等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