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270篇
综合类   655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41.
TiO2涂层的光电化学防腐蚀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主要是理论探索方面的研究.介绍了TiO2作为光阴极保护材料的原理、应用价值、特点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2.
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与氨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前我国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N2O、CH4)与氨气(NH3)排放数据极其缺乏,难以满足温室气体减排和氮素保存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原位观测,首次开展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械翻堆条垛(turning windrow,TW)工艺的全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因子(eCO2/干污泥,196.21 kg·t-1)是基于强制通风+机械翻堆条垛(aerated turning pile,ATP)工艺的1.61倍.N2O主要来自土地利用过程,CH4主要来自堆肥过程.ATP工艺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eCO2/干污泥,12.47 kg·t-1)远低于TW工艺(eCO2/干污泥,86.84 kg·t-1).TW工艺的氨气排放因子(NH3/干污泥,6.86 kg·t-1)略高于ATP工艺(NH3/干污泥,6.63 kg·t-1).NH3是全过程最主要的N素损失形式,其中TW和ATP堆肥工艺因NH3排放造成的氮素损失相当,均约占堆料TN损失量的30%.而N2O和CH4带来的N、C元素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结果表明ATP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污泥堆肥工艺.  相似文献   
543.
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农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畜禽粪便中盐分残留问题,在江苏省采集分析了180个粪便样品,通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与基于土壤盐分累积模型的模拟预测,评估了粪便农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目前畜禽粪便中盐分含量较高,最高(以干粪计)达24.2 g·kg-1;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地区与徐州、宿迁、淮安等徐淮地区为畜禽粪便农用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高风险区;施用畜禽粪便对露天种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温室土壤影响较大,在畜禽粪便盐分含量较高(以干粪计,24.2 g·kg-1),中、高施肥量条件下[以干粪计,65~100 t/(hm2·a)],施用纯有机肥2~8 a温室土壤盐分含量增加1.0~2.5 g·kg-1,土壤可达轻度、中度甚至强度盐渍化土程度.  相似文献   
544.
污泥中磷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SMT法(The 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d)对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阶段污泥中磷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污泥中生物有效磷的可利用性和迁移性.结果表明,污泥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IP)的形态存在,占总磷(TP)的61%以上;有机磷(OP)含量较低,仅为15%-35%;而在无机磷中,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是主要的赋存形态,占IP的60%以上.这表明污泥中的磷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 TP与NAIP O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607, p<0.01),表明在不具备磷形态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TP的测定来预测污泥中磷的潜在生物有效性.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磷形态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和pH是污泥理化性质中的重要指标,对污泥中磷的潜在环境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5.
科学划分控制单元是实现流域水环境精准、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满足新时期中国流域系统治理和“三水”统筹的新要求、新任务,设计建立了一种新的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方法,将中国重点流域划分为3442个断面控制单元和822个流域控制单元。基于控制单元划分成果,进一步构建了包含流域—流域控制单元—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水功能区5个层级逐步细化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实际案例分析与论证表明,新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能有效促进流域水环境管理各项措施落地,可进一步推动流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并为“三水”统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46.
应用稳定同位素13C-CO2连续标记技术,通过室内密闭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依次为N0,N10,N20,N40,N60)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连续标记培养18 d后,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1.58~4.35 g·plot-1和1.05~2.44 g·plot-1,水稻植株生物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即N60>N40>N20>N10>N0.水稻整个分蘖期内分别有44.0~157.6 g·plot-1和8.3~49.4 g·plot-1的光合碳进入水稻地上部和根系.不同施氮水平下,种植水稻的土壤有机碳(13C-SOC)、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和微生物量碳(13C-MBC)的分配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不种植水稻且不施N).种植水稻的土壤13C-SOC含量范围为11.1~23.7 g·plot-1,占总净同化量的10.2%~18.1%.对于活性碳库,CK处理的土壤13C-DOC和13C-MBC含量分别为3.50μg·kg-1和88.9μg·kg-1,种植水稻处理的土壤13C-DOC、13C-MBC含量范围为4.82~14.51μg·kg-1、526.1~1 478.8μg·kg-1.土壤13C-SOC、13C-DOC和13C-MBC含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P<0.05),且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水稻分蘖期光合碳的地下部输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施氮能够促进水稻新鲜根际碳的沉积,且高N水平下根际沉积碳量高于低N和中量N水平.  相似文献   
547.
菜地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原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获得菜地氨挥发通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并探讨其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于2009年1月~2009年5月,采用由风洞系统-大气气态污染物连续收集与在线分析装置和离子色谱联用组成的、时间分辨率为15min的氨挥发在线测定系统,用模拟试验方法对菜地(蔬菜上海青和生菜)施用尿素氨挥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氨气收集效率为(...  相似文献   
548.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论述当前的萃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固相萃取技术的概念.详细的论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特点、萃取头的选择、在环境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说明了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有机分析中有广阔的前景,是有机前处理的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49.
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条件估值法及应用原则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军  杨凯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834-8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是当前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条件估值法C(VM)在国外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较为完善并已成为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评估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但由于缺少一套完备的原则框架加以指导,国内具体实证研究存在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论文系统回顾了条件价值法的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基于国际上已建立的CVM原则并结合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的实际情形,提出了当前国内CVM研究可供遵循的9条建议性原则,涉及问卷设计与预调查、调查实施、数据分析和费用效益分析等各步骤。以此为基础对国内CVM价值评估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环境资源价值评估CVM研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可能还不止于所建原则,具体操作过程可能需要适时适地地调整并需要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550.
通过在鸭绿江口环境污染监测典型研究中采用的中巴地球资源1号卫星IRMSS数据,对数据图像的质量、图像信息的处理方法和专业应用潜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IRMSS不同波段数据的应用效果,加速IRMSS数据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