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5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548篇
安全科学   498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64篇
综合类   1730篇
基础理论   87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307篇
社会与环境   364篇
灾害及防治   1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1.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人口控制较好,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快;鄂西生态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增长速率大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人口控制较差,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慢;按照现有发展模式,无论是武汉城市圈还是鄂西生态圈,无论其当前发展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他们都将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两圈”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12.
武汉城市圈制造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 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整体上城市圈制造业集聚弹性较大,但不同行业间的弹性值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213.
Early spring leaf out is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 of deciduous trees competing for light and space in dense forest plantation canopi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spring leaf flush and how long-term growth at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2]) and elevated ozone concentration ([O3]) altered leaf area index development in a closed Populus tremuloides (aspen) canopy. This work was done at the Aspen FACE experiment where aspen clones have been grown since 1997 in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e [CO2] and [O3] predicted for ∼2050. The responses of two clones were compared during the first month of spring leaf out when CO2 fumigation had begun, but O3 fumigation had not. Trees in elevated [CO2] plots showed a stimulation of leaf area index (36%), while trees in elevated [O3] plots had lower leaf area index (−20%). While individual leaf area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levated [CO2], the photosynthetic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aspen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5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ay that the two aspen clones responded to elevated [CO2]; however, the two clone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long-term growth at elevated [O3]. The O3-sensitive clone, 42E, had reduced individual leaf area when grown at elevated [O3] (−32%), while the tolerant clone, 216, had larger mature leaf area at elevated [O3] (46%).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lones in their long-term response to elevated [O3], which could affect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clones, and result in altered genotypic composition in futur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14.
Compost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imary treatment method for livestock manure and rice straw, and high degree of matur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safe l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sting products. In this study pilot-scal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co-composting process of livestock manure with rice straw,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a mat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mposts obtained. Two pilot composting piles with different feedstocks were conducted for 3 months: (1) swine manure and rice straw (SM–RS); and (2) dairy manure and rice straw (DM–RS).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moisture, p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rganic matter (OM),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total, ammonia and nitrate), and humification index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were monitored in addition to germination index (GI), plant growth index (PGI) and Solvita maturity index. OM loss followed the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in both piles, and a slightly faster OM mineraliza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SM–RS pile. Also, the SM–RS pile exhibited slightly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DM–RS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s of temperature, OM degradation, GI and PGI. The C/N ratio, GI and PGI c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at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which GI > 120% and PGI > 1.00 signal mature co-composts.  相似文献   
215.
中国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出1999~2009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耕地与人口、水资源、耕地资源、水土流失治理以及GDP等要素的基尼系数以及全国8大区域2009年农产品虚拟耕地 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不平衡指数。结果表明:(1)我国农产品虚拟耕地与各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地域分布匹配程度都不高;其中农产品虚拟耕地与人口、耕地的地域匹配程度相对较高,与水土流失治理之间的地域匹配状况次之,与GDP和水资源的地域匹配程度相对较低;(2)我国农产品虚拟耕地与各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外部公平性不高,黄淮海地区为农产品虚拟耕地 资源环境经济要素不公平性最突出地区,其次是华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216.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17.
通过整理G2京津塘高速公路3年(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逐日逐时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和交通流量及气象要素资料,并将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交通事故灾害与交通流量之商)与同步气象综合指数进行日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的日变化最高峰出现在05时,年平均高峰值高达2.34起·辆-1·10-4;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与同步气象综合指数均呈正抛物线的偏右侧相关,即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随气象综合指数的加大而增多;统计学检验(R>Rα=0.01和F>Fa=0.01)效果很好.四个季节的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与气象综合指数相关的系数高达0.7781~0.8537.为了更好地将自动气象监测信息服务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在分析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高速公路万辆车流的交通事故灾害的气象综合指数风险等级指标,以期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8.
城市灾害易损性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灾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易损性的维度和时空性,并在总结多因子复合函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易损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的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生态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建立适合城市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框架;探讨了包括人口迁入率和经济密度等11个城市灾害易损性指标体系。最后指出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9.
为了预测评价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系统调查,阐明了沿河公路水毁危险性的含义,确定了其主要危险因子(洪水流量、水位、流速)和次要危险因子(洪水持续时间、河流形态)。运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度方法,根据关联序确定了各危险因子的权重;在因子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河公路水毁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研究成果可供沿河公路水毁易发段危险性点及整个路段的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20.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