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安全科学   549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707篇
综合类   1491篇
基础理论   165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27篇
评价与监测   104篇
社会与环境   282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41.
By presenting stakeholders’ competing representations of an extraordinary geological formation, an island with a surface that is comprised of runoff from an infamous mud volcano in East Jav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municative openings and closures that arise during a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A particular concern is attuning communicative practices to the diverse human and nonhuman actors that not only produce disasters but also shape our understandings and responses to disasters. Drawing on the work of Bruno Latour,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non-anthropocentric modes of inquiry present new communicative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for pursuing both social justice and safe environments. Whil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specific set of incidents in Indonesia, this project develops tools and perspective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conflicts at other places.  相似文献   
242.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就环境问题而言,现实中一个特征事实是,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同,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会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现有研究,在考虑非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本研究将环境质量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引入最优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双重约束下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在非再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下,本研究表明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采用的手段是促使技术进步的创新研发,因为技术进步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质使得研究部门的研究是次优的。因此,政府应当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法制安排以激励私人投资者研究与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43.
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入双槛模型,分两个阶段考察滇西南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改良陆稻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一,农户决定是否采用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决定)的影响因素;第二,如果采用,农户决定改良陆稻技术采用程度(采用程度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决定是否采用改良陆稻技术的因素和影响农户决定改良陆稻技术采用程度的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农户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状况,例如耕地面积、市场远近、缺粮程度、海拔高度和有无技术推广项目等对农户的采用决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劳动力比重和水田面积比例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家庭规模和台地面积比例对农户技术采用程度决定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面积、水田面积比例和海拔高度则对其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制定资源贫瘠山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时,应该充分注意区分影响技术推广广度和深度的不同因素,使不同政策措施更能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44.
内生创新、人文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的总体估计还是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区域估计,内生创新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都产生着正面影响;人文发展状况总体上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人文发展中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产生着负面的效应。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尽相同,这些作用一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人文发展较内生创新而言对能源效率的贡献弹性更加显著。因此,从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措施把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消费方式上来,依然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45.
矿山尾矿酸性废水源头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鸿  王峰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10,29(3):98-101,109
矿山尾矿酸性废水的治理是采矿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在论述矿山尾矿酸性废水的成因、水质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评述了主要的源头控制技术方法,包括尾矿脱硫技术、施用T.f菌杀菌剂技术、覆盖法、表面钝化处理技术,指出了各种源头控制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源头控制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联合使用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46.
我国脱硝市场任务艰巨,政策扶持将催生爆发性机遇。脱硝产业目前存在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绝大多数单位依靠引进技术、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等问题;提出了发展脱硝市场的应对措施,建议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经济补贴政策,加强排放标准制订工作。  相似文献   
247.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概况,探讨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介绍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艺,并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8.
医疗废物焚烧处理核心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已建成的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目前普遍存在进料系统不稳定、玻璃结渣和高浓度HCl气体的排放的问题。这些技术难点已成为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介绍了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调节医疗废物恒流量进料技术"、"医废焚烧防玻璃结渣技术"和"含高浓度氯化氢医废尾气处理技术"三项医疗废物焚烧处理核心技术的主要特点及技术指标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49.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地节约各种资源的习惯,是一种生活习惯。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不断推进低碳生活是减少人类生活对气候影响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活推广后,消费者对建筑的规划、环境影响以及节能等关注将增加,进而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分析低碳生活对建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和扩大宣传的多级支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50.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广元市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