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1篇
  免费   965篇
  国内免费   3573篇
安全科学   377篇
废物处理   279篇
环保管理   1168篇
综合类   6603篇
基础理论   927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45篇
评价与监测   549篇
社会与环境   539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41.
安显金  李维 《地球与环境》2019,47(5):707-716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2.
To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bioretention systems under sulfamethoxazole (SMX) stress, an unplanted bioretention system (BRS) and two modified BRSs with coconut-shell activated carbon (CAC) and CAC/zero-valent-iron (Fe0) granules (CAC-BRS and Fe/CAC-BRS) were established. Both CAC-BRS and Fe/CAC-BRS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BRS in removing total nitrogen (TN)(CAC-BRS:82.48%; Fe/CAC-BRS:78.08%; BRS:47.51%), total phosphorous (TP)(CAC-BRS:79.36%; Fe/CAC-BRS:98.26%; BRS:41.99%),and...  相似文献   
143.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已知的平顶山北坡剖面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相似。δ13C值在Induan阶、Olenekian阶底部首先表现为大幅度负漂,随后呈上升趋势。δ18O值除了表现出1Ma的周期性波动之外,与δ13C低值区对应处也具负偏趋势。δ13C、δ18O值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早三叠世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复苏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44.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炭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装置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145.
张美花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06-107
介绍了楚雄市饮用水源的水质情况,分析了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并初步提出了环保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6.
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和研究中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理论和思想,提出了水处理系统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基于BP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的模型,具体地考察了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的适应性,使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迈向智能化和控制化.  相似文献   
147.
驱动电源对浊度仪半导体激光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驱动电源及瞬态电压、电流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影响,提出了防止半导体激光器损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8.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活性炭吸附一氧化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颗粒状活性炭(GH-A)作吸附剂,通过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以一氧化碳CO与空气的混合物为分离测定对象,用气固色谱法测定被活性炭充分吸附前、后的混合气体中CO的含量,对比评价几种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对CO的吸附量显著提高的前处理方法分别是研磨筛分至32—38目、酸洗、添加改性剂So而水洗则降低了活性炭吸附CO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9.
农业非点源模型--AGNPS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瑛  阮晓红 《四川环境》2003,22(5):63-66
非点源污染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农业非点源又占相当大的份额。由于非点源污染产生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不易实行。故而数学模型方法在这一领域尤其能够体现出它的优点,对它的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了大量的非点源数学模型,而其中A3NPS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者之一,并已在我国得到了应用。基于此,文中介绍了AGNPS模型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水文、侵蚀和化学污染物的迁移三部分。自从该模型被建立以来,国外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最多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即计算网格的优化、模型输入输出与GIS的结合以及模型的风险性等,以期为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0.
Forests and soils are a major sink of carbon, and land use changes can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above ground and below ground carbon stores and the net flux of carbon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atmosphere. Studies on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future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carbon flux gains importance, as they provide different options for CO2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a simulation approach combining Markov chain processes and carbon pools for forests and soils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study the carbon flows over a period of time. Markov chains have been computed by converting the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data of India from 1997 to 1999 into a matrix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reflecting the changes from one class at time t to another class time t+1. Results from Markov modeling suggested Indian forests as a potential sink for 0.94 Gt carbon, with an increase in dense forest area of about 75.93 Mha and decrease of about 3.4 Mha and 5.0 Mha in open and scrub forests, if similar land use changes that occurred during 1997–1999 would continue. The limiting probabilities suggested 34.27 percent as dense forest, 6.90 as open forest, 0.4 percent mangrove forest, 0.1 percent scrub and 58 percent as non-forest area. Although Indian forests are found to be a potential carbon sink, analysis of results from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for different years till 2050 suggests that, the forests will continue to be a source of about 20.59 MtC to the atmosphe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pressure on open and scrub fores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source from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sector are discussed. Some of the mitigation aspect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sector in India are also review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