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5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城镇生活污水难以集中处理是目前我国各地生态创建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南通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以生态市创建为依托,市镇村三级政府共同重视,合理规划,采取乡镇自建、以企带镇、以园带镇、镇镇联合等的建设模式,采用BOT、TOT等的新型融资和管理模式,将是解决我国目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有效手段,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302.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与土地利用碳减排的双赢,是我国土地管理者的期望。先是测算了湖北省3个中心城市1996~20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值,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假定,最后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土地利用资本集约阶段,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作为碳源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效果明显大于保育农用地等碳汇的碳吸收量效果;不同土地集约利用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呈动态变化,技术进步将成为改变两者正相关关系的关键;在土地利用的资本集约阶段,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会促进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但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及产业集聚特征的变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将减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中心城市的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303.
黔中喀斯特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对矿质元素的影响效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柚木(Tectona)、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花椒(Zanthoxylum bugeanum)、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6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Fe、Ca、Cu等23种矿质元素含量,探讨不同亲合性元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元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黔中喀斯特区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玉米地土壤亲铁、亲铜元素含量较丰富,金银花群落土壤亲铜、亲气元素含量较高,核桃林土壤利于亲气、亲石元素积累,花椒林土壤亲石元素含量较高;(2)不同元素间的关联程度不同,Mn、Ca、Al与其他元素的关系较密切。黔中石漠化区可通过补充土壤铁、硫元素,改善通气性等措施调控矿质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304.
本文根据阳高县城2012年、2013年采暖季SO2、NO2监测浓度,结合2013年集中供热所替代土小采暖炉灶减排的污染物排放量,采用AERMOD模式进行预测验证,并对模式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模型的同类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5.
Conservation practitioners wide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decisions based on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evidence use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rarely assessed, which limits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We devised a mixed methodology for empirically evaluating use of evidence that applies social science tools to systematically appraise what kinds of evidence are used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to what effect, and under what limitations. We applied our approach in a case study of the Nature Conservancy of Canada (NCC), a leading land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We conduct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65 NCC planning documents (n = 13 in-depth) to identify patterns in evidence use, and surveyed 35 conservation planners to examine experiences of and barriers to using evidence. Although claims in plans contained a wide range of evidence types, 26% of claims were not referenced or associated with an identifiable source. Lack of evidence use was particularly apparent in claims associated with direct threats, particularly those identified as low (71% coded as insufficient or lacking evidence) or medium (45%) threats. Survey participants described relying heavily on practitioner experience and highlighted capacity limitations and disciplinary gaps in expertise among planning teams as barriers to using evidence effectively. We found that although time-intensive, this approach yielded actionabl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evidence use in NCC conservation plans. Similar mixed-method assessments may streamline the process by including interviews and refining the document analysis frames to target issues or sections of concern. We suggest our method provides an accessible and robust point of departure for conservation practitioner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use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reflects in-house standards and more broadly recognized bes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306.
中亚五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溶胶时空变化是影响气溶胶气候效应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对中亚地区及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2019年MODIS 04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