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262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Changes in the main climatic factors (air temperature and total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radial increment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over the period from 1933 to 2002 were studied in an insular pine forest growing in the steppe zone of the Southern Urals. Evidence for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period was obtained. Functions of response of radial increment indices to climatic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o variation in the radial increment of pine in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proved to differ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12.
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京沪陕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9-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选取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前13位的客源国,以北京、上海、陕西等三大入境旅游热点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亲景度指标,分析总结了其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深层原因,并引入竞争态模型,重点选取日本、韩国、美国三大客源市场进行京沪陕三地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14.
Microcosmic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nder a simulated marine environment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f C9 aromatics using nine components (propylbenzene, isopropylbenzene, 2-ethyltoluene, 3-ethyltoluene, 4-ethyltoluene, 1,2,3-trimethylbenzene, 1,2,4-trimethylbenzene, 1,3,5-trimethylbenzene, and indene). This research aims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biodegradation and abiotic activity to total attenuation of C9 aromatics and ascertain the changes in the comprehensive toxicity of seawater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process of natural attenuation indicates the agreement with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for all nine components in microcosmic experiments. The half-lives of the nine main compounds in C9 aromatics ranged between 0.34 day and 0.44 day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f nine aromatic hydrocarbons mainly occurred via abiotic processes. Seawater sample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luminescence of P. phosphoreum (the luminescence inhibition ratio reached 100%)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In addition, the toxicity declined slowly and continued for 25 days. The attenuation kinetics and changes in toxicity could be applied to explore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f C9 aromatic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15.
四川乌头和附子气候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乌头和附子的生态要求及其主要分布产区的气候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分别建立乌头和附子5个生态气候要素的隶属函数模型,以50个市(县)气象台(站)为代表,综合评价了四川省乌头和附子产地气候条件的生态适宜性;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分别将四川划分为3个乌头不同适宜区和4个附子不同适宜区。  相似文献   
116.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NO3--N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河套灌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时空演变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选择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 Piper三线图、相关分析和离子比值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乌拉特灌域地下水氮素主要以NO-3-N为主,ρ(NO-3-N)存在极高值(60.00 mg·L-1),超标率达10.50%;时间分布:8月地下水ρ(NO-3-N)最高(平均值为6.61 mg·L-1), 10月(6.22 mg·L-1)和11月(6.25 mg·L-1)次之,3月(平均值为1.77 mg·L-1)最小,土壤中NO-3-N在降雨和灌溉驱动作用影响下,下渗至地下水,呈现出丰水期和灌溉集中期高于其它时期的特征;空间分布:灌域西南部(8.87 mg·L-1)&g...  相似文献   
117.
运用景观分类与评价、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判断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景观类型丰富独特,景观空间格局对主要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对1986~1996年间景观变化定量分析的结查显示由于人工干扰指数的提高,使自然景现类型数量减少,并出现破碎化,从而降低了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易导致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自维持性趋向于降低。  相似文献   
118.
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对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黄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管理黄河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我国沙尘暴的气候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OF和环流合成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近40年来沙尘暴日数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相似文献   
120.
和田河年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和田河实测年径流资料,应用小波分析、R/S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和田河年径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和田河年径流存在减少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通过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上游出山口处两支流的径流变化主要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下游入塔里木河处除受降水减少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水土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是其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