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8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647篇
安全科学   1117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341篇
综合类   1670篇
基础理论   26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68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张军  李旭  刘磊玉  李雨茹 《环境科学》2023,44(12):6921-6932
为探究某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中重金属对周边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辐射环形法,以电厂烟囱为中心,布设31个农田土壤采样点.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土壤中10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基于地统计空间插值和AERMOD扩散模型对重金属空间分异情况和污染特征进行探究,并运用PMF受体模型对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①燃煤电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ω(Pb)、ω(Mn)、ω(Zn)、ω(Cr)、ω(Ni)、ω(Cu)、ω(As)、ω(Co)、ω(Hg)和ω(Cd)的平均值分别为414.46、286.38、155.22、69.54、55.77、53.48、31.73、19.86、0.78和0.71 mg·kg-1,其中Hg、Pb、Cd、As、Zn、Cu、Co、Cr和Ni的含量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6、19.36、7.88、2.83、2.23、2.49、1.87、1.11和1.93倍,元素Cd、Cr、Ni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电厂西北方向.②燃煤电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均值为714.53,整体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并在千河火车站、石油天然气公司附近出现高值富集区,Hg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为520.92,处于极强的生态风险水平.③燃煤电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为煤炭燃烧的降尘源(32.16%)、工农业活动源(19.78%)、自然源(26.25%)和交通源(21.81%).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值均分布在距电厂1~2 km范围内,重金属含量在距离电厂1 km范围内较小,在1~2 km范围逐渐增大,大于2 km后又呈逐渐减小趋势.研究得出的电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情况及富集特征,可为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32.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随着稀土元素使用日益增加,导致其在土壤广泛分布并不断积累。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检索土壤环境稀土元素方向研究文献,综述土壤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识别土壤稀土元素主要来源,探讨土壤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分馏特征和赋存相态,以及稀土元素迁移富集和分馏的影响因素,分析稀土元素对土壤理化性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提出土壤稀土元素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相关认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归趋,并为稀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3.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化工场地苯系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共采集了247个土壤样品和20个地下水样品,探讨了场地苯系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GMS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模拟分析了该场地苯系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超筛选值,其中苯系物超筛选值的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0. 5~4 m深度范围;地下水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超标较严重,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0. 00、101. 33、212. 00和103. 40倍,主要分布在浅层地下水.地下水中的苯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主要以对流/弥散运移方式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迁移,而在垂向上浮苯主要集中在地下水面处,溶解态苯主要在水动力作用下迁移.模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T3D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场地苯系物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化工类污染场地的精准化管控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34.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床,在长期开采过程中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了大量的稀土元素.为了制定有效地修复方案,必须对稀土元素的浓度、空间分布、分布模式、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总稀土含量平均值为6064.95 mg·kg-1,高于对照点(207.44 mg·kg-1)、内蒙古(150.95 mg·kg-1)和中国(184.72 mg·kg-1)土壤背景值,说明周边土壤出现稀土富集现象.轻稀土元素占到稀土总量的83%~99%,Ce是最主要的轻稀土元素.总稀土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矿源附近,分布极不均匀,受外界干扰较大.各个功能区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相似,归一化曲线向右倾斜,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Ce和δEu的计算显示土壤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La/Yb、La/Sm和Gd/Yb的比值表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是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且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具有更为显著的分馏作用.采用4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地累积指数计算表明Ce、Nd、Pr和La的均值达到了重污染程度.校正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稀土元素的平均mCd值范围为7.14~31.38,尾矿库属于高污染水平,居民区和工业区属于非常高污染水平,而采矿区和排土场则达到极高污染水平.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显示尾矿库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余功能区则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99~6376.46,33%的样点呈现出极强生态风险,16%的样点呈现很强的生态风险,12%的样点呈现较强的生态风险,30%的样点呈现中等风险,只有9%的样点呈现较低的生态风险.因此,亟待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控制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35.
绿色环境效率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效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异质性环境污染排放角度出发,选取了四种环境压力指标,采用非径向的Slacks Based Model(SBM)模型和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6年11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山西环境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维持现有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山西省整体的环境效率仍有25.31%的改进潜力;中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高于北部与南部地区,但是三大区域的环境效率值都呈下降趋势。(2)山西省环境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4.63%,其中技术效率对环境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效应,而技术进步是环境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3)环境规制与环境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环境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36.
生态移民的新环境融入对实现移民安置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陕南商洛、安康和汉中三市的三个移民安置点作为案例地,利用半结构化访谈对196位就近安置生态移民进行调查,通过质性分析和QCA(定性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将移民老家依恋和新家地方融入/疏离进行了关联分析。研究表明:移民融入新环境是一个老家—新家互动的建构家的过程,就近安置使得这种互动过程更加显著;与其他移民类型相比,就近安置使得老家与新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全面性的特点,包括老家认同、功能性依赖和社会支持;就近安置所存在的老家与新家联系的复杂性成为移民对新环境产生疏离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除了解决移民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应允许移民进行老家与新家的互动,并对互动做进一步的政策性安排,以便逐步实现移民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新环境融入。  相似文献   
637.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民用散煤燃用量估算模型,得到了京津冀地区“以电代煤”替代民用散煤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截止到2018年,京津冀地区“以电代煤”替代散煤用户约259万户,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约706.6万t,减少PM2.5、NOx、SO2的排放量分别约为2.81,0.76,2.17万t.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占京津冀地区“以电代煤”散煤替代总量的62.01%和22.82%.基于调研数据得到京津冀各市燃煤量月分布系数,1月份分布系数最大,燃煤量占比为27%~40%.  相似文献   
638.
为研究城市污水管网多点汇流条件下污染物的迁变规律及其对微生物繁衍的影响机制,建立一套多汇流点位的污水管道中试系统,探究污水输送过程中碳,氮,硫3类主要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汇流点前溶解态化学需氧量(SCOD)和硫酸盐(SO42-)浓度下降,氨氮(NH4+-N)浓度上升,支管汇流使得汇流点3类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加.后期水质达到稳定,在保证支管污水的汇入导致各类污染物增加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SCOD浓度由进口的320mg/L左右下降至出口的280mg/L左右,在氨化作用下导致的NH4+-N总增加量在15mg/L左右,高于因汇流产生的增加总量12.5mg/L左右,结果表明汇流管网系统中微生物的消耗代谢作用是碳氮类污染物变化的主导因素,而SO42-后期进出口浓度均在20mg/L左右,说明支管汇流和生化代谢使SO42-的含量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此外,对管网中试系统生物相中微生物繁衍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发酵菌(FB),产氢产乙酸菌(HPA),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随繁衍时间显著增加,并在沿程的不同汇流点处出现丰度升高现象.综上所述,在多点汇流导致污水水质波动的作用下,促进了管网生物相中微生物的繁衍增殖,并增强了其代谢作用在污水管网污染物转化的主导地位,使得污染物在管网输送过程中呈现更为显著的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639.
矿业城市作为我国资源供应的重点区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在明确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从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主题、研究内容、评价理论框架和具体研究方法展开评述,分析了矿业城市生态风险热点关键词时区演化趋势、矿业城市生态风险基本...  相似文献   
640.
Increasingly intensive strategies to maintai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are being deployed in response to global anthropogenic threats, including intentionally introducing and eradicating species via assisted migration, rewilding, biological control, invasive species eradications, and gene drives. These actions are highly contentious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for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We conducted a glob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se conservation actions to quantify how often unintended outcomes occur and to elucidate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To evaluate conservation outcomes, we developed a commun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systematically mapping the range of possible interaction types for 111 case studies. Applying this tool, we quantified the number of interaction types considered in each study and documented the nature and strength of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outcomes. Intended outcomes were reported in 51% of cases, a combination of intended outcomes and unintended outcomes in 26%, and strictly unintended outcomes in 10%. Hence, unintended outcomes were reported in 36% of all cases evaluated. In evaluating overall conservations outcomes (weighing intended vs. unintended effects), some unintended effects were fairly innocuous relative to the conservation objective, whereas others resulted in serious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n recipient communities. Studies that assessed a greater number of community interactions with the target species reported unintended outcomes more often, suggesting that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may be underreported due to insufficient vetting. Most reported unintended outcomes arose from direct effects (68%) or simple density-mediated or indirect effects (25%) linked to the target species. Only a few documented cases arose from more complex interaction pathways (7%). Therefore, most unintended outcomes involved simple interactions that could be predicted and mitigated through more formal vetting. Our commun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provides a tool for screening future conservation actions by mapping the recipient community interaction web to identify and mitigate unintended outcomes from intentional species introductions and erad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