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2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8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2篇 |
废物处理 | 64篇 |
环保管理 | 343篇 |
综合类 | 1777篇 |
基础理论 | 29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312篇 |
评价与监测 | 46篇 |
社会与环境 | 264篇 |
灾害及防治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反溢出效应”,有学者认为占用外省市自然资源的地区应给予输出自然资源的地区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是生态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试图以此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这种补偿的理论基础并尝试确定补偿的标准。结果显示:有13个省市需要向其他地区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应支付生态补偿的地区多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接受补偿的地区多为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2.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Ⅴ.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环境经济政策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主要经济手段的实施现状与特点,指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与问题. 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提出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以“分区、分类、分级、分期”为基本理念,研究了适合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与构建思路,并对环境财政、环境投融资、市场化、排污收费与污染税、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等具体手段进行了阐述,提出环境经济政策的综合实施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93.
Asako Takimoto P. K. Ramachandran Nair Janaki R. R. Alavalapati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8,13(7):745-761
The recognition of agroforestry as a greenhouse-gas mitig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agroforestry practitioners to benefit from the global Carbon
(C) credit market. Our knowledge on this important topic from the semiarid regions such as the West African Sahel (WAS) is,
however, very limited. In order to fill this gap,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the Ségou region of Mali (annual temperature,
29°C; annual rainfall, 300–700 mm in 60 to 90 days), focusing on two improved agroforestry systems (live fence and fodder
bank) along with traditional parkland agroforestry systems of the region. A cost–benefi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conomic profitability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systems considering them as 25-year project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participation in C credit market. The traditional systems had high C stock in their biomass and soil, but little potential
for sequestering additional C; on the other hand, the improved systems had low C stock, but high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For the standard size live fence (291 m) and fodder bank (0.25 ha) projects, the estimated net present values (NPV) were $
96.0 and $158.8 without C credit sale, and $109.9 and $179.3 with C sale, respectively. From the C sale perspective, live
fence seemed less risky and more profitable than fodder bank. Carbon credit sale is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ubsistence farmers in the WAS.
相似文献
Asako TakimotoEmail: |
194.
湖北银矿的开采实践证明,该矿主要矿体呈陡倾脉状,随着开采层次的深入,在矿区1 160m中段和1 110m中段的一些采场回采过程中,发现所采矿脉在纵向剖面上频繁出现"膝折".开始,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采矿厂工作带来盲目性,并增加了难度.笔者通过对"膝折"规律的研究,分析矿区构造变形史,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采矿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5.
ZHANG Tian-zhu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1,13(3):346-350
IntroductionCleanerproduction (CP)holdsgreatpromiseasaneffectivestrategyinthefaceofdoublechallenge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 1993,ademonstrationproject (B 4project) ,designedandexecutedbytheState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ministration (… 相似文献
196.
环境荷尔蒙物质及其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环境荷尔蒙物质的种类,致毒机理培的分布情况,并对ppt,ppq量级的超微量环境污染物质主要是二恶英物质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对监测分析今后的发展,如解决监测信息代表性,多种有机成分同时分析技术,污染综合指标监测及二恶英类物质的监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7.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是扬子板块 与中朝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的产物,表现为扬子板块呈北北东向斜向俯冲到中朝板块之下。 超高压变质杂岩的折返机制是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折返速率也随时间推移而变慢。早期阶段 (三叠纪-早侏罗纪)同碰撞期浮力驱动下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在俯冲带内沿道冲-韧性剪 切断裂快速挤侵(extrusio)到地壳层位,折返速率高达4mm/年;中期伴随着巨厚造山带山根的 拆沉,上部发生拉张塌陷,使超高压变质杂岩进一步减压,但折返速率缓慢,~(40)Ar/~(39)Ar年代学显 示117Ma前它们仍处在地壳的较深部;晚期伴随着晚侏罗-早白垩纪花岗质岩浆的上升侵位, 超高压变质杂岩进一步抬升,同时低角度正断层发育,此阶段的折返机制类似于变质核杂岩模 型。整个折返过程中剥蚀一直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8.
制备了3种胺型腰果酚醛树脂(二乙撑三胺型腰果酚醛树脂(PCD)、己二胺型腰果酚醛树脂(PCE)、己二胺型腰果酚醛树脂(PCH)),采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EA(元素分析仪)、FTIR(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并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Ag+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3种树脂对Ag+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作用;在pH值为5.5的条件下,树脂对Ag+的吸附效果最佳;2h内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行为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方程;树脂对Ag+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反应为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可溶性无机盐对树脂吸附Ag+的影响不大;推测其吸附机理是树脂上胺基、羟基与Ag+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和较弱的离子交换作用的化学吸附为主.吸附Ag+后的树脂可用硝酸脱附再生;树脂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率和脱附率仍大于90%. 相似文献
199.
当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的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的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的纳米金属的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的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可能的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的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0.
石墨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兴非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机械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电子、能源、光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动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对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