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885篇
安全科学   412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343篇
综合类   1777篇
基础理论   29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2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264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液相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SO_2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了水溶液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的SO_2对各种因素,包括催化剂浓度和种类、反应温度、SO_2浓度和烟气流量,以及烟气中氧气含量和反应后溶液中SO_3~(2-)和SO_4(2-)浓度与催化剂浓度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当催化剂浓度为0.05mol/l,SO_2浓度1000—2000ppm,温度25℃时,SO_2吸收率85%以上。并初步讨论了液相催化氧化吸收SO_2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52.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对NO_3和SO_4~(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红壤对NO_3~-的吸附在浓度低时为负吸附,浓度高时为正吸附,吸附机理为非专性吸附,红壤对SO_4~(2-)的吸附等温式以Freundlich方程最好,在达到最大吸量(X_m)之前,SO_4~(2-)以置换羟基(—OH)的配位吸附为主;而在达到最大吸附量以后,以非专性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53.
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影响吸附效率的各种因素。考察了多种溶液对吸附银的洗脱效果,发现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是还原吸附,而是以离子形成与活性炭表面的-NH2和=NH形成络合物而被吸附。  相似文献   
654.
本文研究了湖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_4~2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_4~2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_4~2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655.
深入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病频发,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不足,对人口吸纳能力有限,城市发展规模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从探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入手,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尤其是城市科层制的层级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规模大小,政府财政分权行为更加剧了城市规模两极分化趋势。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方向和效果明显依赖于政府调控水平,且科层制的城市等级结构弱化了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影响效果的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效应不同。市场机制在东部城市产生涓流效应,而在中西部则发挥着聚集极化作用。市场机制在特大和大城市已产生涓流效应,加之政府抑大崇小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这种效应愈加明显,中等城市则处于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更替中,小城市则表现为更多的聚集极化效应。为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的城市体系,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应指导城市发展方向,为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市场则应在微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对现有的行政区划进行适时调整和变动。调整公共资源在特大及大中小城市传统分配政策,实现公共资源由按行政级别配置向按照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同时,建立跨区域的相应的协调机制,以市场力量突破行政界限探索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56.
从耕地资源价值出发,测算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额度,并基于湖北省孝感市和潜江市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测算得到孝感市和潜江市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额度分别为1 449 695.76、1 784 296.17元/hm~2;农户所期望得到的耕地损失补偿标准远低于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测算出来的理论值,两市农户对耕地损失的平均受偿意愿额度为336 197.95元/hm~2,可以农户受偿意愿为主、耕地农业生产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为辅,制定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标准;受教育程度对补偿标准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农地整理事业的认知程度,进而促进我国农地整理事业的发展;土地权属调整是解决农户耕地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农地整理项目土地权属调整工作需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并以农业现代化作为土地权属调整的目标。  相似文献   
657.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2010—2018年甘肃、贵州、湖北及河南四省的199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生态转移支付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对辖区环境保护效果中,环境保护支出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林水支出不仅调节了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效果,而且调节了环境保护支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环境治理信息优势,省以下制度目标更能体现辖区生态需求,省对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会有效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激励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县级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逐步转向经济与环境"双目标协同发展"模式。为了协同生态转移支付的双目标,"自下而上参与式决策"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通过地方政府多元化实践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58.
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篱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土蓄水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2001年在长江上游支流吒溪河的二级支流王家桥小流域设立的6个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植物篱试验小区中进行地形测量及采样分析,拟通过局部地形变化、土壤颗粒和养分在小区内的空间分布变化来分析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坡型测量结果表明,植物篱带前出现泥沙堆积,说明植物篱能有效阻止侵蚀泥沙的向下搬运;机械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影响下的土壤颗粒粒径在空间上出现分布差异,侵蚀剧烈的局部>0.2mm土壤颗粒明显富集,而植物篱对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的流失均有控制效果,但对粒径较大的颗粒的流失控制效果更明显;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则表明,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9.
本文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及相应的激励机制:①水价机制;②宏观调控机制;③水权机制;④相应的流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60.
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长江沿江区域“点-轴-集聚区”空间结构等级系统主要由三级点型式、三级轴型式和三个集聚区组成,形成机制在于其开发条件,中心一边缘疚以及区位和政策因素等,相应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沿江轴线和三级轴线(省域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扩大参与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范围,构筑与沿江轴线相交的新一三级轴线,重点发展一、二级轴线的节点港口城市;(2)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特别是沿江铁路建设;(3)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