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0篇 |
免费 | 333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8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762篇 |
综合类 | 1721篇 |
基础理论 | 592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85篇 |
评价与监测 | 118篇 |
社会与环境 | 737篇 |
灾害及防治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240篇 |
2011年 | 243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9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42.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 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3.
湖北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热条件好,土地适宜性广,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但是该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土地垦殖率高,低产田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利用要求不相适宜,利用效益末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44.
745.
Rob H.G.Jongman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3,15(2):173-181
The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approaches towards ecological networks throughout Europe.It does not intend to present a complete picture,but to highlight comon developments with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show common principl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at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veloping a joint European intiative,Countries or regions that have not been included can be active in the same way ,but information was not accessible to be authors for different reasons.This overview shows the comparable trends in decline of landscapes and the diversity in approaches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planning.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issues are of utmost imprtance to generalise common principl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way neighbours and other European partners approach problems. 相似文献
746.
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对川西平原西河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西部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持续监测河流氮素(NH4+-N、NO3--N、TN)和pH,结合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探讨了监测断面周边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氮素及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氮素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最高(2.063mg/L)、春秋次之(1.536mg/L;1.432mg/L)、夏季最低(1.085mg/L),同时月均NO3--N浓度(0.891mg/L)显著高于NH4+-N(0.425mg/L)(P<0.01),且NO3--N受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显著影响.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加,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与NO3--N和TN浓度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在250m缓冲区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与NO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所有氮组分的相关性均增大,且在750m缓冲区内,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NO3--N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可能是河流NO3--N的"源". 相似文献
747.
748.
749.
750.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N、P去除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城市生活污水中N、P去除,在实验室内采用混合土为介质,以均匀设计原理为指导,进行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N、P的去除。研究不同介质配比,淹水时间,湿干比3种因素组合对污水处理的最优运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取混合土为介质及以上3个参数是可行的;通过回归统计得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