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254篇
基础理论   5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ABSTRACT: Successful watershed management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objectives and the efficient use of scarce public and private resources. One way to address these multi-faceted issues is through Social Benefit-Cost Accounting (SBCA). SBCA is a systematic method of addressing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relevant to propo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jects. Benefits of using this technique include: benefits and costs of watershed projects are better understood; politically sensitive issues tend to be put into perspective; and stakeholders' interests are placed on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 example from Bogota, Colombia demonstrates how SBCA can be used to value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a proposed project. By addressing the benefits and costs to all stakeholders, the desig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can be improved to achieve goals in a cost-effective manner.  相似文献   
82.
慕金波 《化工环保》1996,16(5):306-309
动用多指标综合排序的双基点法,建立了环境治理工程评标的数学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为环境治理工程评标提供客观、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跨区域补偿机制欠缺,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短板.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 2017年生产者负责原则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析了空气质量补偿主体及资金规模.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区域关联关系,说明治理大气污染不只要关注本地减排,还要加强不同地区间...  相似文献   
84.
尹科  王如松  姚亮  梁菁 《生态环境》2012,(3):584-589
近年来,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度量工具之一,获得了广泛关注。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特点和趋势,结果表明,(1)在核算方法上尚存争议,目前主要的核算方法有3种:传统土地足迹法;能值足迹法;投入产出足迹法。(2)从静态足迹核算朝时间序列足迹分析和动态情景足迹预测演化。(3)尽管在各个尺度上都有应用,但生态足迹目前仅被看作是交流工具,用于决策分析的意义不大。拓展其在企业及其产品系统的应用,将是其应用价值体现的一个突破口。(4)生态足迹作为一系列指标的一部分时,发挥作用更大。(5)生态足迹应加强与现有核算体系(如GDP)的衔接,增加其被决策者接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选取区域物质总需求、区域过程总排放、区域总排放等指标,对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区域物质总需求、区域总排放年均递减率在7%以上,资源使用密度、单位GDP物质排放年均分别减少10.3%、11.4%。说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开始升级,环境朝着利好方向发展。(2)隐藏流在各类相关指标中占有比例较高,占区域总排放的比例年均高达98%。说明推行减量化生产,提高物质利用率,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已迫在眉睫。(3)物质排放强度地域差异明显,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历年均低于珠江三角洲平均水平,深圳、东莞远高于平均水平;IPAT分析显示,A呈上升趋势,T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珠江三角洲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大的潜力,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度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度量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对于人员、环境和财产等方面的危害,在已有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铁路运输的特点,以传统的双指标(概率和后果)技术风险度量模型为框架,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路径风险度量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运输中断和环境破坏多方面后果,通过有效度量运输风险,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组织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秦阳  胡建林  孔海江 《环境科学》2024,45(2):626-634
基于2015~2019年南京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逐小时浓度数据,通过T-mode主成分分析法对南京发生PM2.5和O3污染同时高浓度并存(双高污染)时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型,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不同天气形势对南京双高污染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布.结果表明,有利于南京地区双高污染的天气形势分别为弱的低压型(Type1)和高压中心型(Type2).天气形势会对后向轨迹的方位来源产生影响.Type1时,南京地区受到东北和西南两个低气压影响,气团的聚类轨迹主要来自东西两个方位,轨迹中ρ(PM2.5)和ρ(O3)平均值分别为83.48 μg·m-3和106.85 μg·m-3.Type2时,南京及其周边在高压中心边缘,气团聚类轨迹主要来自北方和东方,轨迹中ρ(PM2.5)和ρ(O3)平均值分别为94.47 μg·m-3和92.32 μg·m-3.同时两种类型后向轨迹绝大部分属于中短距离区域输送,说明周边临近省份的污染是影响南京地区双高污染主要原因之一.PSCF和CWT分析表明,两者高值区域基本保持一致.Type1和Type2两种类型中PM2.5和O3的最主要潜在源区均出现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表明双高污染中的两种污染物并非来自同一地区.  相似文献   
8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仍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疫情显著降低了短期排放水平,但是经济恢复政策和疫情发展形势的不确定使得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判断变得复杂,碳排放是否会反弹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造成挑战,已经投入运行的全国碳市场能多大程度发挥政策效果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定量评估了疫情对经济和环境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基于此分析疫情后全国碳市场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疫情造成中国经济活动以及碳排放短期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长较基准情景下降3.84%,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较基准情景下降4.47%和5.12%。但是,接下来的十年内,GDP会逐渐恢复至基准情景,累计碳排放较基准情景增加0.06%。在没有其他气候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疫情带来的短期减排效应不足以保障中国各项气候目标的实现,落实碳市场政策十分必要。疫情之后启动全国碳市场,可以促进投资、减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到2030年,能源消费将下降7.44%,碳排放下降10.49%,碳价为229.73元/t。国外疫情若在2021年还不能得到控制,将会继续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使得中国GDP损失略有提高,但不会改变国内疫情之后经济恢复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9.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中国乡村转型和促进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论文以六盘山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为案例,研究了旅游扶贫工程实施后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转型及其效益变化。结果表明:在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由"生活-生产系统"向"生活-旅游系统"的转变过程中,能源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农户,乡村旅游农户单位能源产出的经济效益(4.53元/kgce)提高2.86倍,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0.11元/kgce和社会效益1.09元/kgce的显著提升。研究也发现,有鉴于乡村旅游能源消费在乡村具有广泛的示范性,这种基于大量商品能源输入的能源消费模式不应是乡村能源消费和旅游业发展所应倡导的,也有悖于国家农村能源政策导向。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既有能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生物质能(主要是沼气)和太阳能的潜力,建立以新型能源为主体、传统生物质能和商品能源为辅的能源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0.
目前,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已有六年多时间,然而在我们衡阳市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如何,企业的反映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和难题,这些都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为进一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课题组对衡阳市相关企业的新会计准则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