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4篇 |
免费 | 761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0篇 |
废物处理 | 45篇 |
环保管理 | 920篇 |
综合类 | 962篇 |
基础理论 | 432篇 |
污染及防治 | 236篇 |
评价与监测 | 1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57篇 |
灾害及防治 | 2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61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60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81.
段雪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69-72
煤矿井下巷道风速是随时变化的,主要规律是一种围绕某一平均值的上下起伏的平稳随机过程,其表现为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风速传感器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井下主要巷道风速信息。我们将井下风速传感器与通风解算技术相结合,对全矿井的风网进行实时计算,从而得到了全矿井较准确的实时分风量分布状况。系统能够将风速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风速转换为巷道的实时风量,根据月风量统计结果进行巷道阻力系数的自动调整;系统采用相关分析技术,测定煤矿井下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和规律,并据此建立预分析测模型,进而进行风量的预测和控制;系统具有自我学习功能,通过不断修正模型参数,将实时井下探测数据用于分析和预测,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2.
随着我国煤矿快速进入深部开采,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日渐成为威胁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重大灾害,研究其发生机理成为煤矿安全领域新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首先在调研统计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破坏特征,从定性和初步定量研究角度对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然后介绍笔者近年来在受载含瓦斯煤岩组合体耦合失稳诱发复合动力灾害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机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3.
The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fire hazar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ire-precaution measures enables a rational response to the randomness of fire outbreaks.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elucidate the causes for the ignition of fire on a random sample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The analyses ar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which is a well established and important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 biology, psychology and medicine, but hitherto rarely applied in safety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 that for the analyzed random sample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the frequency of fire outbreak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epends only on the presenc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exposure to the heat sources (flames, sparks, and hot surfaces), bu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depend on the available quantity of flammable materials with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4.
James R Payne John R Clayton Jr. Bruce E Kirstein 《Spill Science & Technology Bulletin》2003,8(2):201-221
The interactions of physically dispersed oil droplets with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erial (SPM) can be important for the transport of bulk quantities of spilled crude oil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to subtidal sediments.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oil/SPM interactions is reviewed, and results from whole-oil droplet/SPM interaction kinetics and pure-component (Prudhoe Bay crude oil distillate cut)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oil type, SPM characteristics, and salinity on the interaction rates are examin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whole-oil droplet/SPM interactions on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d settling behavior are discussed. Whole-oil droplet/SPM interactions are retarded as oil droplet dispersion into the water column is inhibited by oil viscosity increases due to evaporation weathering and water-in-oil emulsification. Compared to whole oil droplet/SPM interactions, dissolved-component/SPM adsorption is not as significant for transport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to sediments.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to augment computer-based models designed to predict oil-spill trajectories, oil-weathering behavior, and spilled oil impacts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5.
以2010~2015年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时间度”和“熵值”法确定时间权重,构建TOWA-GA混合算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a来,30个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值为0.837,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省域间差异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析发现,省域间总体差异下降了15.91%,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省域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6.
层化效应是自然河口水体的典型特征,本文采用TELEMAC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层化强度下温排水在理想河口的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层化强度最大的小潮,温排水的垂向扩散受到显著抑制,导致中层水体的温度及其包络面积显著高于表层和底层,且小潮期间较强的重力环流导致中下层温度包络范围存在净向上游的分布趋势;层化强度最弱但潮汐混合作用最大的大潮,温排水整体影响范围最小;中潮工况下的温度包络线分布与小潮类似,但影响范围有所减小。未考虑层化效应的中潮计算结果显示:温排水的表层影响范围显著高于其他水层,中层以下温排水影响范围很小,且未出现净向上游的分布趋势。由此可见,在河口层化水体中,温排水的输移扩散规律与非层化水体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取排水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层化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187.
以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的万金渠为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实现水污染可控性分析的计算机图形可视化系统的技术路线和系统设计方案,探讨了实现河流水系动态画面交互处理的可能性。为处理大量的、瞬息多变的流域水环境信息提供简单可行的技术手段,使决策者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实际水系的各种变化情况而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88.
189.
190.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北省内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以2005年、2010年、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核算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在三个时间节点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对各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盈亏状况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的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呈迅速增长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增长最快;2005年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以武汉为代表的中东部,2013年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中西部,生态赤字空间分布的重心逐渐由东部向西部转移;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增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建筑用地、化石能源、草地、水域、林地和耕地,其中潜江、恩施、天门、仙桃、黄冈等地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增速最快,十堰、鄂州、黄石、荆州、荆门等地则是水域生态足迹增速最快,草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的生态足迹增长共同决定各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