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507篇
综合类   751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442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61.
为探索人力、物质两大资本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1—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对两大资本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人力、物质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作用更大。在差异性方面,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地区受物质资本影响显著;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高水平的地区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作用更强;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低水平的地区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作用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362.
郭怡婷  罗晓琦  王锐  陈海心  冯浩 《环境科学》2022,43(5):2788-2801
为探究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布设了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BPM)和无覆盖(CK)这3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仪法监测了2018~2019年土壤CO2、 CH4和N2O的排放通量,并用水分利用效率(WUE)、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和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指标评估覆膜对作物产量、农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M和BPM增加了玉米季土壤CO2的排放,PM处理下CO2排放总量高于BPM处理(P>0.05).PM和BPM处理均能够显著减少土壤对CH4的吸收,CH4的年吸收量较CK处理分别减少了42.0%和24.2%(P<0.05).与CK相比,PM和BPM增加了小麦季N2O排放总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季N2O排放(P<0.05).覆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  相似文献   
363.
茂名小良桉树人工林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对小良的实地调杳和专家走访,挑选了30个对小良桉林生态经济影响较大的因子.建立了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五个评价等级,采用二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小良桉林生态经济效益首次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是:现在小良桉林生态经济效益为一般.总体态势是:16%为好,26%为较好,31%为一般.23%为较差,4%为差.综合评价得分为79.85分,介于一般和良好之间,这说明在小良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显性的、潜在的问题,如果还不注意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就会使森林资源变为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因此,科学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小良桉林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良策,实现生态和经济的综合调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4.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泽斌  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76-2086
论文依据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和基于区域粮食安全所折算的耕地赢余或赤字量,测算出耕地保护区域间的经济补偿标准,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损失。在不同情景模式下的测算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为主要的补偿对象,黑龙江省所应补偿的金额最高,可获得543.24×108元/年,而东部地区大多为耕地保护外部效益补偿金的主要支付者,上海市需要支付的补偿金最多,最低也应支付421.79×108元/年。为了保障区域内粮食自给,一些地区维护粮食安全的成本会较高。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封闭循环,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365.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错季蔬菜生产对水资源消耗的争议,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业“生产-消费”合作生产背景下区域发展错季蔬菜的耗水效果及其对农民收入、水资源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错季蔬菜生产田间耗水量为农区粮食作物的31.3%~93.3%,而水资源价值为农区粮食作物的4.2~10.7倍;与区域内粮油作物生产相比,错季蔬菜生产少耗水330~754m3/hm2,且其水资源价值为粮油作物的4.0~13.9倍。通过实施粮-菜交换的市场农业战略,区域能用0.175~0.196m3的水交易获得外区域1 m3的水资源,并且实现了研究区用0.93hm2的菜地解决发展错季蔬菜前需要6.9~13.8hm2耕地才能解决的粮食问题。调查表明,通过高效地输出水资源,区域农民收入仅蔬菜一项比全国同期农村人均收入高出了23%。故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错季蔬菜生产是节约和扩大本区域的水资源存量,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66.
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城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1995-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化格局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①该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城市间差异明显,其高值点主要集中于沪苏锡常地区;②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和区间差异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江苏省内部差异和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③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趋于空间集聚,但局部的空间集聚中心从环杭州湾城市转移到苏南地区和上海。可见,高投入、低效率的土地利用方式已不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未来必须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67.
从安全生产与经济秩序的关系分析安全生产的各种现象、危害及其原因 ,提出了实现安全生产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对策。将安全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秩序 ,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条件和事故淘汰否决制及从经济角度增强企业安全生产内动力、加大对责任事故中的腐败行为和破坏经济秩序的查处力度等方面 ,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68.
Science, politic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have for several years been encountering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as well as scientific challenge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he normative basis of all sciences is pressurised from three sides: by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who claims more transparency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regarding factual or possible impacts of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rogress; by the industries, which try to speed up and intensify the industrialisation of knowledge; and by the public policies, which want to see the sciences engaged in ways to mitigat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At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undergoing a tremendous sea change both in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matters. Since the Brundtland Report in 1987 and accelerated after UNCED 1992, environmental policy has been struggling to become a groundbreaking new paradigm for the capacity of resolv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s well. Any successful attempt to alter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mental structures in policy-making toward sustainability presupposes a renewed association of co-operation, deliber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Results from theory of democracy, stud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studie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olitics can be utilised for this context.  相似文献   
369.
和田河年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和田河实测年径流资料,应用小波分析、R/S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和田河年径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和田河年径流存在减少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通过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上游出山口处两支流的径流变化主要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下游入塔里木河处除受降水减少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水土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是其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0.
浅析新形势下,林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