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594篇
综合类   1208篇
基础理论   58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524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溶解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太湖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重建的沉水植物存在的腐烂死亡问题及伴随的底层水体溶解氧偏低现象,在室外模拟生态系统内进行了低氧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沉积物类型如何,一个月的低氧处理(溶解氧平均值为1.6 mg/L)对苦草株重、株高、分蘖数及叶片数等指标的影响均不明显,对块茎的影响则较显著,表现为块茎数量与重量显著下降。对岸边沉积物处理组而言,低氧对苦草根系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根须变细且数量增加,根系活力明显下降,中心沉积物处理组则不显著。同时,低氧处理使岸边沉积物处理组的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显著下降、水体营养盐浓度上升,尤其是磷酸盐浓度显著增加,中心沉积物处理组的环境理化因子变幅则相对较小。分析认为,低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虽不明显,但对其种群扩张有潜在的不利作用;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沉水植物的腐烂死亡,低氧的作用是次要或间接的。  相似文献   
32.
在地震观测中,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级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地震观测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江苏省宿迁地震台的观测环境目前就处在这种境况之中,这给我们的数据采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我台环境受影响的现状、国家的法律法规、解决的思路等方面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3.
红色非硫光合细菌菌种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对红色非硫光合细菌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所用的红色非硫光合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pH7~8,光照强度为1500lx,光照厌氧条件下培养3~5d。这为红色非硫光合细菌应用于染料有机化工废水处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邵啸  毕潇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7-1032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35.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6.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enefits a rich diversity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e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re the last refuge for the endangered Asian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and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otect this anthropogenic habitat. Analyses of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data indicate that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reduced across the current range of crested ibi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ate of loss of these fields in the core-protected areas has unexpectedly increased to a higher level than that in non-protected areas in the past decade. The best fit (R2 = 0.87) numerical response model of the crested ibis population shows that a reduction of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decreases population growth and predicts that the population growth will be constrained by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winter-flooded rice fields in the coming decad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rice farming is likely to continue to pose a threat to the long-term surviva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 population in China.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007/s13280-015-0649-5)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37.
Increasing concern about the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 sprawl has encouraged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growth approaches to land use management. One of the goals of smart growth is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particular minimizing the runoff impact of urbaniz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land use planning fo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possible runoff impacts of historical and projected urbanization were estimated for two watersheds in Indiana and Michigan using a long term hydrological impact analysis model. An optimization component allowed selection of land use change placements that minimize runoff increase. Optimizing land use change placement would have reduced runoff increase by as much as 4.9 percent from 1973 to 1997 in the Indiana study watershed. For nonsprawl and sprawl scenarios in the Michigan watershed for 1978 to 2040, optimizing land use change placement would have reduced runoff increase by 12.3 percent and 20.5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illustrates both an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ct of smart growth and the significant potential scale of smart growth in moderating runoff changes that result from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我国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程度与经济综合水平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2个方面构建经济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甘肃省生态脆弱性与经济综合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差异类型空间分布,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甘肃省生态脆弱性中度脆弱及以上的县区面积占比为78.8%,生态系统整体较为脆弱;甘肃省经济综合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县区面积占比为41.1%,整体经济综合水平较低。2)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较差,仅有9.2%的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积占比为4.4%,而经济与生态环境失调发展的县区比例为48.3%,面积占比高达73.9%。甘肃省生态脆弱性与经济综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差异类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失调环境滞后型集聚性最强,集中于气候干燥、水土流失严重的甘肃省北部。3)人口增长压力、自然环境限制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落后是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阻碍。基于此,甘肃省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39.
地震台站是地震科学发展和顺利完成我国防震减灾任务的基础单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省的地震台站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剖析,提出可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领域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应注意认真选拔地震台长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帮助台站建立一套灵活的用人制度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环境质量拐点:基于EKC的实证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是"十三五"时期实现绿色发展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环境治理政策的强势推进,中国环境质量是否已经跨越峰值和进入持续改善的通道?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理论工具,依据环境统计数据和国际经验事实判断中国是否到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和具备促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经济特征。首先,应用中国各省份1998—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均收入水平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发现,人均烟粉尘排放自1998年以来持续下降,人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均在"十二五"中前期到达峰值。大部分东部省份已经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但环境质量改善仍然缓慢。多数中部省份处于峰值阶段,而西部省份大都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恶化的矛盾阶段。其次,基于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框架,将中国当前的经济特征与美、日、韩三国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经验进行比较,结论表明中国目前已基本具备了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经济驱动条件,但是相对滞后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导致污染物排放峰值的扁平化和波动性。以主要污染物排放在2014年的基础上削减30%—40%作为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转折点判断,中国环境质量将在2025年左右趋于全面改善。最后,为了促进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认为应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形势的不同,实施差别化环境治理政策。同时积极防范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一步强化区域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