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00篇 |
免费 | 719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50篇 |
废物处理 | 141篇 |
环保管理 | 3108篇 |
综合类 | 2485篇 |
基础理论 | 816篇 |
环境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274篇 |
评价与监测 | 384篇 |
社会与环境 | 349篇 |
灾害及防治 | 43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47篇 |
2020年 | 298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350篇 |
2015年 | 314篇 |
2014年 | 363篇 |
2013年 | 524篇 |
2012年 | 577篇 |
2011年 | 696篇 |
2010年 | 491篇 |
2009年 | 574篇 |
2008年 | 400篇 |
2007年 | 537篇 |
2006年 | 551篇 |
2005年 | 402篇 |
2004年 | 413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293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76篇 |
1999年 | 209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21篇 |
1975年 | 14篇 |
1973年 | 14篇 |
1972年 | 16篇 |
1971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充分发挥环评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中的重要作用,是政府和环保部门当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12.
213.
加强环境监测站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测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监测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根本目的是确保监测数据达到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实践证明,加强环境监测站规范化管理可以全程序的保证监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实验室资质认证、持续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监测技术规范、强化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全程序质量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站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14.
现代流域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流域管理体系是由流域目标管理体系、流域治理技术体系、流域监测预警体系、流域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和流域行政管理体系五部分组成. 对流域目标管理体系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水体健康目标、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资源利用目标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流域目标管理体系在现代流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科学意义;阐述了流域治理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水控制、农业面源控制和生态修复等要求,指出为确保流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必需构建实用的、科学的流域治理技术体系;明确了流域监测预警体系在现代流域管理体系中的“感知”作用,指出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应具备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监测数据的能力,健全的网络监测能力,良好的评估功能,以及完善的预警和应急能力;强调了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是实现现代流域管理的必要措施,着重指出加强流域立法、完善管理制度和制订适合的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保障流域管理目标、治理技术和监测预警体系的顺利运行,而且为流域污染治理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最后分析了目前流域管理中流域行政管理的“多龙治水”问题,指出流域区划管理和地区间协调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流域管理仍在起步阶段,流域治理技术水平不高,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流域管理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因此必须从流域管理目标、流域治理和监测预警入手加强经济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构建完善流域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最终实现跨区域、协调的现代化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215.
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能提高为核心的农用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建立农用地整治影响下的农田生产能力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平原、丘陵及山地3种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用地整治后,山地型整治区农田生产能力提高168.91%,丘陵型整治区提高57.78%,平原型整治区提高38.32%;②平原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78.62%;丘陵型整治区水资源要素提高最大,为75%;山地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199.12%;③总体上,基础设施要素对农田生产能力的贡献率都最大。建议国家农用地整治在政策上适当增加对山地型和丘陵型整治区的重视,项目区应合理配套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并尽量避免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216.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存在的直线式管理、缺乏弹性等问题,将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环境管理领域,提出适应性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适应性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在环境管理中对各项任务进行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反馈于阶段性目标的制定,从而灵活调整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保证环境管理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17.
污染治理设施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与社会公共利益直接相关。对城镇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可以为大范围的公众提供清洁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文分析中国污染治理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进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并在保留产权公有的前提下对污染设施实施租赁管理经营的新型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218.
从涉铅企业生产工艺及物料特征出发,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和《重金属污染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涉铅企业环境风险源项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类型进行辨识、归纳和归类,为涉铅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9.
邵华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2):56-58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期,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导致水资源、土壤资源、大气资源、林业资源等环境资源也遭受重创,威胁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新城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是保障新城镇建设健康发展和保护居民健康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新城镇建设中环境污染事故实证分析,提出了新城镇建设中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以及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20.
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WRSEM,Water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Model)能够定量地评价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为了科学地衡量巢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性,构建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保障能力)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最后根据相对权重综合计算得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程度,同时研究结果为巢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