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4篇
  免费   1828篇
  国内免费   1114篇
安全科学   1432篇
废物处理   247篇
环保管理   3133篇
综合类   6810篇
基础理论   1603篇
环境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30篇
评价与监测   781篇
社会与环境   967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648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914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环境信息化存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分散,数据难以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公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美国环保署在环境信息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实现了环境数据的共享、开放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本文介绍了美国环保局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信息化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和运维等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设施登记系统,有毒物质排放清单,我身边的环境,环境数据仓库,环境数据传输与交换等信息系统,结合我国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分析了环境蠕变与人类活动,环境蠕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近年全球增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引起了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变暖加速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当人类活动超过自然承载力时,小的气候波动也可能引起大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3.
为解决煤层露头自燃所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新疆台勒维丘克煤层露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层露头在火风压、火风压及外部风压作用下的自燃演化规律,为治理火区和保护环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火风压作用下,风流最大流动速度0.729 m/s,火风压最大达到170.2 Pa;火风压与外部风压联合作用下,煤层露头动力系统是负压通风系统,在漏风速度为0.2 m/s时,研究5个典型位置的温度、氧浓度、速度及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孔隙率、漏风速度对煤层露头自燃火灾的影响,说明大孔隙和漏风供氧为火灾大规模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研究成果对治理火区及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4.
江苏洋口港地区是江苏沿海开发重点建设的深水港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是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近期获得的钻孔剖面地层对比数据资料,沿水文径流剖面分层采集水样,通过识别地表水、各含水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δD、δ~(18)O、~3H、~(14)C)组成指纹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在补给地下水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蒸发过程;研究区深层地下水的放射性~(14)C年龄主要为15000~26000 a,其稳定同位素δ~(18)O、δD值比现代降水低,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含水层的氘、氧、碳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呈层性,随着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加,地下水中的δD、δ~(18)O值呈下降趋势.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紧密,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径流缓慢,总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可更新能力弱.江苏沿海平原天然地下水流动是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伴随着冰退、海平面上升而调整到目前的模式.末次盛冰期以来的自然地理及地质发展史,决定着研究区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变格局,现代人类活动加强了浅层与深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研究在高强度开发地下水条件下的区域水文循环特征,可为沿海地区地下水演变机理和调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枯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枯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特别对NO3^--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与DIP(可溶性无机氮)相比,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处罚机制对排污收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排污收费政策下风险中性企业的最优决策模型,设计了经济学实验.采用数据统计、线性随机效应模型、单因素不等重复实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得出的假设.结果表明,边际处罚期望对于企业的违法量和排放量决策均有显著负影响;企业边际减排成本对于企业的排放量决策有显著正影响,对于违法量决策没有显著影响;相同边际处罚期望下,监测频率越高,企业的服从率越高,且在边际处罚期望较高时,更为明显.因此,提高边际处罚期望可同时改善企业违法行为与促进企业减排.同时,为降低执行成本,在边际处罚期望较低时,可首先将线性罚款向梯级罚款转变.当边际处罚期望上升到较高水平时,则应注重监测频率的提高,并应重点监控那些排污量大而不是边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  相似文献   
57.
滇池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的监测和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改善草海水质,减轻内源负荷及对水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草海污染底泥层,随污染层分别去除TN、TP20 538 t和1 716 t。疏浚后草海水体透明度由0.37 m提高到0.80 m,水体中的TN和TP由疏挖前的8.91 mg/L和1.07 mg/L降低到疏挖后的8.15 mg/L和0.69 mg/L。疏浚后新生界面层促使形成新的水—沉积物的平衡,水质与底质条件改善以及水下光照条件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求,是疏浚后水生态呈现恢复趋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58.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浓度和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污泥吸附量和污泥吸附率均有较大影响.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本吸附实验.在10、25℃条件下,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较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14、70.95 mg.g-1;在40℃下,符合Henry模型.应用D-R模型判定吸附类型,10℃(平均吸附能为9.13 kJ.mol-1)下,化学吸附占主导;40℃(平均吸附能为7.07 kJ.mol-1)下,物理吸附占主导.温度升高,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增大.离子交换是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吸附的一种机制.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5、10、20 mg.L-1,钠离子浓度由0 mol.L-1增加到0.1 mol.L-1时,吸附量分别下降15.32%、15.00%、20.12%.当pH在5~10之间时,pH为6的条件下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59.
密云水库底泥和库滨区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萃  鲍林林  王晓燕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334-3340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T-RFLP、定量PCR)研究了密云水库底泥沉积物和库滨带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的多样性和丰度特征,并使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和皮尔森相关系数法,探究了环境因子对AOB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和库滨区土壤中AOB的多样性和数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AOB群落被聚成两大类:沉积物与土壤.沉积物样品中AOB群落结构与其它样品差异较大.沉积物中AOB的多样指数最低,而在农田土壤中AOB多样性指数最高.农田土壤中的amoA基因拷贝数最大,是底泥沉积物中的48倍.此外,RDA(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表明,在沉积物和水陆交错带土壤中,AOB的优势种与NH4+-N、NO3--N、TOC、pH成正相关关系,而在陆相土壤和农田土壤中,AOB的优势种与这些环境因子成负相关关系.其中,TOC是影响AOB的群落结构的关键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60.
陈姣  王冠 《中国环境监测》2016,32(3):99-104
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单纯采用化学方法监测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局限性,环境磁学方法以其简便、快捷、经济且无害化的特点在城市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广为应用。通过文献调研,综述环境磁学在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阐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简述环境磁学的诸多参数,分析磁学参数与重金属的关系,并通过对比不同的磁学分析方法,探讨环境磁学方法在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