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7篇
  免费   1077篇
  国内免费   1150篇
安全科学   1601篇
废物处理   168篇
环保管理   2890篇
综合类   6493篇
基础理论   1036篇
环境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32篇
评价与监测   755篇
社会与环境   862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874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553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61.
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及其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我国历年生态效率状况,应用两种预测方法探讨了至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预期目标,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进策略。研究表明,1997~2005年,我国水资源生产率、工业用水资源生产率、能源生产率、COD排放生产率、SO2排放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77%、7.19%、2.56%、11.94%、7.35%。根据“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我国拟采用的水资源生产率倍数、工业用水资源生产率倍数、能源生产率倍数、COD排放生产率倍数、SO2排放生产率倍数分别为1.924、2.081、1.223、2.570、1.969,与根据我国历年变化趋势所预测的相应值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还相对低一些;按“十一五”规划期生态效率增长趋势所推测的2020年上述值分别为3.006、4.247、1.912、6.540、5.009,根据我国历年变化趋势所预测的相应值分别为5.37、4.01、1.66、9.54、4.13。我国生态效率改进的基本策略是: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强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962.
资源扩容法是探索新型环境工程工艺的重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本文通过对资源扩容法理论及其应用实例的详细论述,揭示了资源扩容法所蕴涵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963.
Following the intent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 many states have adopted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directing state agenc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unit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prior to their undertaking. In contrast to a rich literature on federal requirements,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state environmental review is narrowly focused and outdated.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landscape of state environmental review policy frameworks. The paper identifies 37 states with formal environmental review requirements through a document review of state statutes,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agency-prepared materials, and confirms this finding through a survey of state administrators. A two-tier classification is used to distinguish states based on the approach taken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review needs and the scope and depth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implemented.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 discussion of policy and programme attribut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practice, and of the potential for adopting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states where environmental review is currently lacking.  相似文献   
964.
The use of the theoretical tools provided by proximity economics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analyses revitalising the role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 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ate from the late 1990s. This paper first aims to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is field and second to suggest 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concerning the respective roles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organised proximity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irst, it deals with the topic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land-use conflicts’, a topic that is currently the most researched in this field.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organised proximity in the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paper then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relations of organised proximity. Next it outlines a few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focusing more particularly on the roles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s a mode of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on the possible role of organised proximity in their production. The concluding section draws an overview of the departures and extensions that have resulted from taking into account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paradigm of proximity economics.  相似文献   
965.
叶新才 《四川环境》2009,28(3):54-57
生态旅游是一项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提高旅游者环境意识及维护当地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环境教育功能。但其功能的发挥不是旅游活动的自然结果,而有赖于人的自觉和切实有效的环境教育。本研究基于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正确认识基础上,构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实现的基本框架,并系统阐述环境解说、产品设计、舆论监督、宣传教育、环境管理等途径。本研究对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和国民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6.
马建锋  罗文锋 《四川环境》2009,28(6):105-108,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各国开发了相应的应急管理系统,为污染事故处置提供应对技术和决策支持。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服务内容及特点,并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7.
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环境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7与013,相较全国,长三角实现了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均衡;(3)在长三角内部比较,镇江、泰州等部分城市COD、SO2排放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最后指出:在区域层面上合理分布区域环境压力,在比较中提高各地生态效率是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发展、促进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68.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 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单一或多个单一指标测量污染程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 1982~2006年中国6类环境污染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来研究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本土化”特征,发现与一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中国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之前环境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在追溯期内对环境污染均为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仅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9.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