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9篇
  免费   1075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安全科学   1601篇
废物处理   168篇
环保管理   2890篇
综合类   6490篇
基础理论   1036篇
环境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32篇
评价与监测   755篇
社会与环境   862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874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553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简要统计了2014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63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16起,地震3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6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9起.  相似文献   
992.
污泥热化学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污泥处置技术存在局限性,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更具有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污泥热解、污泥气化及污泥超临界水气化3种污泥处理技术,归纳了温度、升温速率、催化剂等因素对3种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污泥处置后产物特性、尤其是富氢气体产物的影响规律,简明阐述了不同污泥热化学处理方式的特点,对比了3种热化学处理方法的差异。还介绍了污泥热解、气化技术的工业实例和一般工艺流程,分析了不同处置技术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污泥高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3.
玉米对城市排污河萘污染沉积物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去除城市排污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选择玉米作为供试植物,种植于排污河底泥与营养土以1∶1、1∶2、1∶3的质量比混匀的土壤中。通过90 d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对土壤中萘的去除效果,以及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土壤中萘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种植玉米后土壤中萘的降解率显著升高,在底泥与营养土配比为1∶1、1∶2和1∶3土壤中,种植玉米90 d后萘的降解率分别达89.7%、90.3%和86.7%,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底泥与营养土配比为1∶2的土壤中萘去除率最高。不同处理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并无明显差异。在萘的去除过程中,植物吸收作用比较明显,种植90 d后玉米植株体内的萘也基本降解。植物根际土壤中脲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萘浓度越低,脲酶活性越高,脲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萘的污染状况。研究表明,种植玉米可以强化土壤修复萘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CO2引起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离子液体固定CO2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介绍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吸收CO2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离子液体和含氨基离子液体、氨基酸离子液体、聚离子液体及其他离子液体等4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并简要分析了吸收机理。综合分析了每种离子液体的吸收性能,离子液体对CO2的吸收能力均随温度上升而减小,随压力升高而增加。烷基链的增长以及含氟基团的增加有利于对CO2的吸收。功能化离子液体由于引入了功能化基团,相同条件下,其对CO2的吸收力几乎是常规离子液体的两倍。此外,将离子液体与有机溶液(特别是醇胺溶液)混合能提高离子液体对CO2的吸收能力,且能降低生产费用。最后指出了高吸收性能、低黏度、低毒以及低成本是未来离子液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5.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石化行业环境风险特点与现状着手,针对现有环境风险分级评价体系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石化行业环境风险现状这一问题,对石化企业环境风险要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从突发性环境风险、非突发性环境风险和选址敏感性三方面入手选取了石化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评价指标,对各指标的含义及量化方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石化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体系指标权重,利用专家评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分,能够准确反映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的实际情况.以天津滨海新区某石油化工企业为案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寻找能同时降低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有害成分含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材料,采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聚丙烯基阳离子树脂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表面特征,应用压汞法分析其平均孔径、中值孔径、比孔容和比表面积,并测试了该材料的交换容量,采用环境试验舱检测法对比测试了该材料和活性炭降低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有害成分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基高分子功能材料表面多斑点状突起,凹凸状明显,微孔和缝隙多,平均孔径为0.26 μm,中值孔径为149.3 μm,比孔容为19.23 cm3/g,比表面积为293.42 m2/g,交换容量为5.16 mmol/g,对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的净化率分别达到79.6%、79.8%、82.8%和64.7%,而活性炭的净化率分别为20.3%、0、6.4%和54.2%.研究表明,该聚丙烯基高分子功能材料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能,净化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997.
以武汉市2000-2013年的城市化水平和空气质量状况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目标比率模型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空气环境质量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武汉城市化进入稳增长的快速抬升阶段,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总体变化平稳,2013年有变坏的趋势;2)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城市化水平具有不同的响应规律和影响程度,SO2为倒“U”型,表明随着城市发展,SO2浓度得到控制并呈下降趋势;NO2为“U”型,近9年来NO2浓度不减反增,对空气环境污染严重;而PM10及空气质量综合水平表现为倒“N”型特征,表明现阶段空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3)城市化快速扩张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扬尘,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烟尘等是影响武汉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空气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兰州地区六六六(HCH)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应用改进的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多介质暴露模型,结合兰州地区人群状况,计算了各年龄人群通过11种暴露途径对六六六的暴露量.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居民对环境中六六六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为2.01×10-5 mg/(k·d)(儿童)和2.53×10-5 mg/(kg·d)(成人).暴露途径中以食物暴露为主导,其次是呼吸暴露,皮肤暴露作用很小.食物中贡献较大的为谷物和蔬菜.相应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5.40×10-9 a-1(男性)和6.30× 10-9a-1(女性).兰州地区六六六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低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兰州地区六六六人群暴露水平与天津、太原、太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对六六六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兰州人群成人的六六六暴露量大于儿童,成人是六六六暴露风险最高的群体.各项参数中,谷物和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六六六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HCH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河蟹蟹种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6-10月,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蟹种池塘和水源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蟹种池CODMn不断增长,水源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在多数时段,水源水亚硝酸盐质量浓度高于蟹种池,但6月26日蟹种池反而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水源水硝酸盐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蟹种养殖池(p<0.05).养殖前期,水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高于蟹种池;养殖后期蟹种池高于水源水,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台风过境后,水源水氨氮质量浓度达2.21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达0.467 mg/L,表明农田化肥水和地表径流可能是导致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以序批式动态膜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温度为19 ~ 21℃,MLSS为3~5g/L;好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 ~4 mg/L,厌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2~0.5 mg/L;水力停留时间共12 h,其中好氧阶段8h,厌氧阶段4h.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和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250~300mg/L、103 ~ 156 mg/L和92~140 mg/L时,反应器对上述污染物表现出较高且稳定的去除效率,COD、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6.15%、82.16%和90.13%.同时,反应器系统中污泥的比硝化速率与常规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相比较高,以NH4+-N的降解量计为0.101 d-1,以NO3--N的积累量计为0.09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