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中国垃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是技术进步与变异的产物,技术进步在产生经济翻番和垃圾翻番的同时,使垃圾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本文从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垃圾资源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与方向,提出了我国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创建健康、清洁、富裕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2.
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二元水循环角度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说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河道生态需水、回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道生态需水、污径比为约束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其呈现出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随着消耗系数的增加,允许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经历逐渐增加→最大值→下降的趋势,波动的范围从20%→50%→40%。以我国七大河流为例,估算了在当前水资源消耗水平下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阈值。结果表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阈值分别是34%、38%、45%、36%、38%、31%、32%。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结果是,松花江、长江、珠江等3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其阈值范围之内,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4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3.
阐述了赤峰地区在矿产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为政府在开发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4.
鄱阳湖区国土资源综合评价和开发整治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本 《自然资源学报》1988,3(3):215-225
本文在鄱阳湖区国土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整治的战略。鄱阳湖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潜力大。但是,由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经济结构不合理,商品生产不发达,人口增长率高,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环境恶化等原因,影响了湖区经济的发展。为了开发整治鄱阳湖区,本文提出了整治洪涝灾害,充分发挥湖泊水资源优势;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充分发挥湖区农业优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增加智力投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科技进步等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5.
论述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的林业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6.
分析了在油田开发工程可能对水源地产生影响的三类事故,筛选出风险最大的事故是注水井井壁泄漏事故。采用地下水中污染物三维迁移转化模型和MODFLOW、MT3D模拟计算软件对某地下水水源地可能受到的石油类污染进行数学模拟,并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7.
青藏高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计算青藏高原水资源量的基础上,评价了青藏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开发利用效益,并分别对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8.
沿江开发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土整治关注的焦点,江苏省沿江开发过程中高密度和高强度的产业集聚将对长江江苏段水环境带来压力。根据江苏省沿江各地市社会经济和调查的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沿江大开发背景下长江江苏段的水环境污染负荷及治理现状并预测了未来演变趋势,结果显示:2002年长江江苏段污染负荷的废水总量为210 997.80×10\+4 t,COD\-\{Cr\}总量为380 817.20 t,NH\-3 N总量为28 391.36 t;预测2010年将分别达到395 977.10×10\+4 t、598 197.80 t和42 381.56 t,较2002年分别增长87.7 %、57.1 %和49.3 %。污染源治理方面工业污水90%以上已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而生活污水处理无论在污水处理厂数量还是处理深度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使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得到保障,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削减污染负荷、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高沿江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等多项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9.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集水区不同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桃源县3个地貌完整且地理条件基本一致的集水区为代表,设置耕地集约型、土地半集约型和土地全面集约型3种垦殖模式。11年的定位观测与研究表明:(1)3种模式耕地的产、投水平基本相同,但非耕地的产、投差异甚大,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土壤肥力演变特点、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即土地集约经营的集水区,土壤侵蚀模数已接近或低于土壤允许流失值(500 t/km\+2·a),土壤有机质、N等的养分含量稳步提高(增幅>10%),坡地和旱地的土壤贮水量在少雨季节增加20%以上,农作物大幅增产(增幅>20%),林、果、茶、鱼等的产量以及土地生产率成倍增长;(2)不同垦殖模式代表了红壤丘陵集水区开发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集水区的开发利用将由耕地集约型向土地半集约型、土地全面集约型方向发展,发展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主导产业或项目的生产要素容量大小、比较利益高低以及科技进步推动等的作用机制;(3)集水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水面 >坡地 >旱地 > 稻田,合理开发与利用非耕地土地资源的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210.
煤炭资源与环境保护现状及开采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浪费与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制度上的疏漏和管理上的不力。建议建立煤炭资源开采价值评估制度,改变“先污染,后补偿”的运行机制,先评估,后开采,值采则采,不值则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