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CDM的项目合格性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其中.在开发CDM项目的过程中,项目合格性的识别是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项目开发一系列步骤的顺利实施,更会对项目注册风险和减排量核证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识别项目合格性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额外性分析,它是CDM项目的典型特征.另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作为单独考虑的重要方面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2.
针对超长工作面抽采时间不均衡导致抽采达标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工作面分区增透高效抽采技术,运用分组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布孔工艺参数条件下CO2相变致裂对低透煤层瓦斯抽采的增透作用规律,并在试验工作面进行了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CO2相变致裂技术对低透煤层增透促抽效果良好,与未致裂抽采相比,采用间距20,10,5 m致裂孔致裂条件下进行抽采时煤层透气性系数分别提高1.8,2.6,5.8倍,平均抽采体积分数分别提高1.9,3.5,4.2倍,平均抽采纯量分别提高2.4,4.2,6.2倍。试验工作面应用分区增透高效抽采技术后,整个工作面形成后仅需抽采87 d即可达标进行回采,显著缩短了抽采周期,对高瓦斯低透煤层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及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大型商场火灾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且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提高大型商场火灾风险性等级并且为其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法,采用将2级模糊综合评价与集值统计法相结合的模型对大型商场外因火灾的风险性进行评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外因火灾的特点(主要从消防设施及能力因素、消防安全管理因素、人员应急疏散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针对大型商场外因火灾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二级指标包括3个,三级指标包括12个。利用集值统计法将评价指标的描述表示为一段区间值,进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得出的权重进行可靠性分析,采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火灾风险性总的相对隶属度,并求出模糊特征向量;最后根据总得分确定火灾的风险性等级。利用该方法对沈阳某大型商场外因火灾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与传统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相对比,其评价结果都为"二级(好)",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合理。同时分析得到了大型商场火灾防控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4.
公众参与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公众参与使得决策制定过程具有更公开、更透明化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利益相关者和受影响的人群更容易接受规划和项目的实施.概述了公众参与在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发展过程,列举了近年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在国外的实践经验,讨论了中国公众参与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5.
突变理论视角下突发群体事件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突发群体事件各阶段的现象、动因和突变点等演化问题,通过剖析突发群体事件影响因素,将事件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以平息和爆发2种状态作为突发群体事件演化的趋势,构建突发群体事件演化模型,根据该模型解释突发群体事件各阶段的演化现象,找到突变点,分析演化趋势。结果表明:突发群体事件在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的综合作用下,事件发展由量变到质变演化的3个层级阶段,其中,突变点对突发群体事件爆发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6.
邻避行动的现有研究通常更关注利益分配是否公正,补偿措施是否到位,政府是否失责等.然而,邻避行动的另一诱发因素来自于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基于这一视角,邻避事件中公众与政府的冲突问题被还原为管理问题,矛盾的纠结点被归纳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问题.通过运用参与式评价工具,对K市垃圾焚烧项目各阶段的公众参与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邻避行动的成因与演变逻辑,制定了公众参与策略.  相似文献   
67.
粉煤灰对阴离子水溶性混合染料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德帅  郑强强  张晓东  方龙 《环境科学》2014,35(7):2590-2595
以燃煤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活性红23与活性蓝4、活性黄4、酸性黑1、酸性蓝193的混合染料溶液进行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混合体系中,活性红23的脱色率基本保持在60%~70%;体系中酸性染料的脱色率均超过90%;活性蓝4的脱色率高达85%;活性黄4的脱色率仅为50%.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能够更好地描述粉煤灰对水溶性混合染料的吸附过程.染料在溶液中的外扩散系数均为10-4cm·s-1数量级,染料在粉煤灰颗粒的内扩散系数为10-8cm2·s-1数量级.根据BN数,水溶性染料在粉煤灰上的竞争吸附是外扩散控制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8.
在当下全球经济萧条和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背景下,中国西部需要绿色发展,国际经验可以起到前车之鉴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以OECI国家为主,基于实地考察调研和座谈、以及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其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建议以及典型案例区实践活动在推进区域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和经验,涉及政策框架和路线图制定、绩效监测评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生态补偿、绿色就业和扶贫等.重点分析了OECD国家以往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与改革的经验,如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矿产业开发和生物库的例子;加拿大采用经济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案例;瑞士农业旅游和西班牙绿色工业发展的案例;以及澳大利亚实施“清洁可持续技能培训计划”的经验等.尽管各个国家由于制度、经济体制、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和行动方案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一些共同认可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对中国西部绿色发展起步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根据这些国际经验分析,本文提出了对中国西部绿色发展的五点启示,主要包括:①制定绿色发展的制度安排和路线图;②开展动态的绩效监测评估与考核,建立切合实际的可量化的考核体系;③建立生态产权或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并选择典型区先行先试,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④利益相关者积极主动参与到绿色发展的进程之中;⑤提供绿色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素质.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Conceptualizing and analyzing collective policy learning processes is a major ongo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hallenge. A key gap concerns the role of exogenous factors, which remains under-theorized in the policy learning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that exogenous factors play in 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 We propose a typology of exogenous factors (i.e. material, socioeconomic, institutional, discursive), and subsequently apply this i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lood risk policymaking in two municipalities in the Netherlands. We find that exogenous factors are indeed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collective learning in these cases, as the combined influence with endogenous factors can steer similar learning processes towards different learning products. We conclude our contribution by identifying two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collective learning framework, namely regarding the distinction of varying learning products, and the dynamics of exogenous factor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70.
Monitoring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FM) requires forest resource managers to monitor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ir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There are increasing expectations from a variety of publics (government, custom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at forests be demonstrably well-managed, creating incentives for forest managers to design credible systems for assessing thei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t i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at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to regulating forest practices have been evolv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governance as they relate to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the forest sector. Specifically, it discusses the changing role of sovereignty,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civil society stakeholders in forestry-related decision-making. Concepts such as sovereignty and globalizatio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forest practices and for defining SFM. Whether SFM standard creation and enforcement involves a sovereign, shared-sovereignty or civil society approach will affect the level and nature of SFM monitoring. As a result, we need to better consider the concept of monitoring appropriate to the scale and intensity of operations, how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reporting standards differ between jurisdictions, and what this means for independently verifying SFM at an inter-jurisdic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