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1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29篇
综合类   858篇
基础理论   122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96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16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介绍了上前产生鱼毒素(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鱼毒素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SP)、短裸甲藻毒素(BTX)、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细胞性毒素(cytotoxin)和氨等。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Gym  相似文献   
32.
CMK-3 and C-FDU-15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hard-templating and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EISA) methods,respectively.The pore structures of CMK-3 and CFDU-15 as well as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Adsorption of NO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O + O_2,and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MK-3 and C-FDU-15 materials possessed ordered and uniform structures.The coadsorption capacity of NO and O_2 decreased in the sequence CMK-3(88.6 mg/g) C-FDU-15(71.7 mg/g) AC(25.3 mg/g).There were two main adsorption species on CMK-3 and CFDU-15:nitrite and nitrate.Nitrite is converted to nitrate easily.However,the adsorption species were more complex on AC,with nitrite being the main species.Moreover,CMK-3 and C-FDU-15 exhibit excellent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AC.The excellent NO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MK-3 and C-FDU-15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s and high surface areas.The research provides more options for NO adsorp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3.
根据2003年12月-2005年5月对大亚湾纬度22.563°以北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对大亚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区系特征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大亚湾共出现水螅水母类40种,其中大洋性种有6种,其总N/O值为5.67,表明本海区水螅水母类的近岸性较强;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是第一优势种,占水螅水母丰度的27.59%;大亚湾海域水螅水母类,其动物地理区划属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34.
几种重金属对皱纹盘鲍血细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法定量地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r、Cd、Hg、Pb、C和Zn对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时活性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浸泡急性处理皱纹盘鲍血细胞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血细胞吞噬时的化学发光,表明重金属能够抑制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的活性氧(ROS)的产生,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不同的重金属抑制强度不同,从强到弱以次为Hg>Cd>Cu>Pb>Cr>Zn。研究表明六种重金属中,Hg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免疫毒性最大。  相似文献   
35.
土壤溶液中镉的化学形态及化学平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土壤溶液的实际情况建立简便的平衡模式,研究了红壤、黄棕壤、黄潮土三种典型土壤溶液中Cd的化学形态和化学平衡.结果表明,溶液中Cd的主要形态为Cd~(2+)、CdCl~+和CdSO_4~6.黄潮土还有一定量的CdHCO_3~+,其它形态Cd很少,其中游离Cd~(2+)占绝大部分.红壤最高,黄棕壤次之.红壤施石灰后游离Cd~(2+)下降,CdSO_4~6增加;添加氯化物后,溶液pH下降,大量Cd进入溶液中,CdCl~+比例明显升高.溶液中Cd的形态分布与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有一定关系.此外,溶解度图证明,供试土壤中不可能有Cd的矿物生成.Cd在固液相间的平衡受吸附解吸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36.
在长沙县百倍冲水库进行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利用库内长期荒芜的大片消落区种植黑麦草;荒山堤坝上种植扁穗牛鞭草、岸杂一号狗牙根、皇草、幼林间种植鸡脚草、拉丁鲁白三叶等饲草配套养鱼和防止水土流失、防淤减积试验获得成功。库内鲜鱼产量由种草前常年1000kg提高到7000~8000kg,泥砂淤积量每年减少0.516×104m3,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7.
中国南方主要防火树种的防火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我国南方的主要防火树种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以易燃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对照,对其代表性树种---木荷(Schimasuperb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等的防火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树种具有着火温度高、水分含量高,且析出速率快、活化能高、挥发分发热量低等特点。主成分分析表明,树叶的着火温度、含水率、水分析出速率、活化能及挥发分发热量等可作为判断树种防火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而苯-乙醇抽取物和粗灰分含量等可作为辅助性判断指标。文章最后提出了主要防火树种的开发利用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白洋淀水体、底泥及鲫鱼体内DDT、BHC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白洋淀水体、底泥及鲫鱼肌肉中的DDT及其衍生物和BHC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分别给出含量范围.研究表明,鱼体肌肉中BHC的4种异构体的含量顺序(δ>α>γ>β)与其在水和底泥中的含量顺序(α>γ>δ>β)略有不同.鱼体肌肉中DDT主要以代谢物P,P′DDE形式存在.两种农药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位于府河入淀口及村庄附近的水体、底泥及鱼体肌肉中DDT及其衍生物,BHC含量较高,与1975—1977年检测结果相比,鲫鱼肌肉中DDT及其衍生物残留量下降了542%,BHC下降了869%.  相似文献   
39.
斑马鱼基因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毒性试验的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Amersham Pharmacia公司随机扩增引物系列中,分别在01号引物的829bp、534bp,02号引物的572bp,及06号引物的495pb,各出现1条稳定条带,而环磷酰胺作用后的斑马鱼基因组DAN随机扩增产物中,缺少了部分稳定条带。这可以明确判定受试斑马鱼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为水环境遗传毒性效尖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0.
用~(14)C标记法研究呋喃丹在水稻-鱼和水稻-萍-鱼两种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消失和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萍的引入,使在水稻-萍-鱼系统中,田表水中的残留较低,而鱼体中残留较高。结合态残留物是土壤、鱼和植株体中呋喃丹的主要残留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