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5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910篇
安全科学   338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824篇
综合类   2338篇
基础理论   672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0篇
评价与监测   199篇
社会与环境   582篇
灾害及防治   23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2 毫秒
321.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专门管理,城中村的高火灾风险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获得昆明市城中村火灾的特点和规律,从2004-2006年昆明市火灾统计记录中区分出城中村和非城中村火灾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Bayes统计分析城中村不同用途建筑物的火灾发生概率及概率比例.结果表明,相比城中村其他用途的建筑,居住用房火灾概率较低,而具有生产和加工性质的行业作坊、易燃易爆场所和娱乐场所的火灾概率较高,分别是居住用房的48倍、26倍和18倍.进一步采用火灾原因-场所关联对比分析了城中村和非城中村火灾的特点.从火灾发生场所看,与非城中村相比,城中村居住场所火灾发生比例高7.2%,路边可燃物高88.8%,木材、家具加工厂高184.8%,易燃易爆场所高521.4%; 从火灾原因看,城中村电气、电线短路致灾比例高1 2%,限制行为能力人(小孩和精神病人)致灾比例高65 1%,燃放烟花爆竹致灾比例高3.5%,吸烟致灾比例高50.9%,违章操作致灾比例高59.0%.这些差异基本上反映了城中村的主要外在特征,这些外在特征经城中村实地调研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22.
在分析重庆直辖市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城镇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重庆发展城镇网络的优势,提出了建立新的城镇网络扔基本思路和构想,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23.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24.
环境因素对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华瑜池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检出原生动物125种,其中植鞭毛虫19种,动鞭毛虫28种,纤毛虫64种,肉足虫14种,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1)自然条件下,PFU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及原生动物群落的群集速度相对稳定;2)自然条件下,PFU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3)当PFU原和动物群落受到外界胁迫时,不管这种胁迫来自物化因素或是生物因素,其群落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破坏性变化;4)用PFU法进行原生动物群落生态学和毒理学研究,所得的结构参数及功能参数能反映客观状况,具有环境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5.
上海城市灾害分析与减灾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功建  韦晓 《灾害学》2001,16(2):70-75
随着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灾害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上海市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现状,分析了这些城市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潜在的致灾防患,并总结论述了上海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措施和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326.
青岛市主干道沿线高层建筑的交通噪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计权网络对青岛市东西快速路沿线高层建筑进行监测。利用Grapher软件,以Leq为监测值的基准值绘制连续线状图,分析城市主干道周边高层建筑上交通噪声的峰值点。根据道路中心线到高层建筑的距离信息,得出高层建筑交通噪声峰值点与道路中心线的连线与水平地面间的角度约为30°。  相似文献   
327.
京津冀典型城市采暖季颗粒物浓度与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选择京津冀地区3个典型城市和从南至北的4个国家大气背景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采暖季空气颗粒物PM2.5、PM10样品,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了样品中的68种元素。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和PM10日均质量浓度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和背景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M10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Na、Mg、Al、S、K、Ca、Fe质量浓度为0.1~10μg/m3,Si、P、Ti、Mn、Ni、Cu、Zn、Ba、Pb质量浓度为10~100 ng/m3,其他元素质量浓度为0.01~10 ng/m3或未检出。在元素构成上,S、Na、Al、K、Fe、Mg、Ca、P、Si等是主要元素,元素含量均大于1%。其他微量元素每种元素含量为0.1%~1%。14种重点防控重金属在PM2.5中的吸附显著高于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  相似文献   
328.
Past changes and possible future variations in the nature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flood events in Central Europe and the Alpine region are examined from a physical standpoint. An overview is given of the following key contributory physical processes: (1) the variability of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flow and the associated changes of the North-Atlantic storm track; (2) the feedback process between climate warming and the water cycle, and in particular the potential for more frequent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3) the catchment-scal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major river flooding events and that are related to land-use changes, river training measures, and shifts in the proportion of rain to snowfall. In this context an account is provided of the possible futur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methodologies based upon high-resolution weather prediction and runoff models. Also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detectability of past (future) changes in observed (modeled) extreme events. It is shown that their rarity and natural fluctuation largely impedes a detection of systematic variations. These effects restrict trend analysis of such events to return periods of below a few months. An illustration using daily precipitation from the Swiss Alps does yield evidence for pronounced trends of intense precipitation events (return period 30 days), while trends of stronger event classes are not detectable (but nevertheless can not be excluded). The small detection probability for extreme events limits possible mitigation of future damage costs through an abatement of climate change alone, and points to the desirability of developing improved early forecasting/warning systems as an additional no-regret strateg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29.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植被的现状调查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提出提高该区植被覆盖率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330.
中国21世纪城市供水新概念--分质供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城市一直使用的统一给水方式已与当前水资源紧缺,用水多样化,人们饮用水质质化的状况极不适应的情况,提出对传统的给水方式进行改革的最适宜方式是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