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福建山区,最易对架空线路造成危害的是雨凇型的电线积冰,其次是雾凇型积冰。电线积冰发生在11月到次年的4月,集中出现在12月到次年的2月。电线积冰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向)、降水量、前期积冰持续时间等因子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电线积冰灾害等级预报模型的思路、灾害指数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效果检验表明,预报回代值与实际值拟合率较高,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2.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艳  胡阳  马祖陆  朱鑫  梁晓 《地球与环境》2014,42(2):213-220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大气水势降低,大气水势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反应敏感。岩溶区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和土壤水势较低,不同石漠化条件下的植物叶水势在-7.79±0.43~-2.68±0.11 Mpa之间,土壤水势在-4.00±0~-0.08±0.04 Mpa之间,重度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处于萎蔫状态。植物在正午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为: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其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叶片-大气的过程。叶-气水势差差值大小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SPAC水势梯度提高,各介质层水势差的增大,提高了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强度。  相似文献   
23.
24.
基于FHWA的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和国内学者在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选择兰州市主、次干道共计52条、142个监测点的建模采样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各个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了符合兰州市道路交通特征的噪声污染统计预测模型.随后通过兰州市15个监测点的预测与实测对比验证后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应用在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预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25.
以浙江近海为例,采用ArcIMS作为电子地图网络发布平台,集成ASP和Report Service技术,同时采用遥感水质反演的方法获取水环境信息,建立了基于WebGIS的近海水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本文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数据组织和开发流程,初步实现了水质和水产品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价咨询、网络发布等功能.  相似文献   
26.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elf-organizing maps (SOM) in order to model, classify and interpret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210Po, 238U and 239+240Pu levels in the Vistula river basin. The data set represents concentration values for 3 alpha emitters (210Po, 238U and 239+240Pu) measured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at 19 different sampling locations (8 in major Vistula stream while 11 in right or left Vistula tributaries) during four seasons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in the framework of a one-year quality monitoring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an SOM algorithm, its class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a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data sets, are stressed. The neural-network based classification made it possible to reveal specific patterns related to both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Vistula catchment as well as in the right-shore tributaries, concentrations of 210Po and 238U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are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of 210Po and 238U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in the Vistula river catchment, especially in the delta of Vistula riv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anthropogenic originated 239+240Pu indicates “site-specific” character of pollution in two large left-shore tributarie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Vistula drainage area. Efficient classification of sampling locations could lead to an optimization of river radiochemical sampling networks and to a better tracing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hanges along Vistula river stream.  相似文献   
27.
统计2012年10月和11月浦东机场飞机机型和航班架次,根据各类飞机起降的污染物排放设计工作参数,估算出2012年浦东机场飞机起降时排放的NO2、SO2、CO和HC的估算值。利用浦东新区13个空气监测子站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数据绘制等值线图。结果显示,机场所在的江镇点位和祝桥点位二氧化氮浓度变化受飞机影响很大,而飞机排放的二氧化硫对两个点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建议采用改进飞机滑行路线、探讨征收飞机碳排放税等措施减少飞机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选取太原汾河景区跨桥断面8个监测点,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对河流8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派生的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景区水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区水质污染变化时空差异明显,上游污染相对较小,下游污染较重;春季溶解氧和p H值变化幅度最大,夏季除总氮和氨氮外,其他各污染物均有显著变化特征,秋季则以氨氮、总氮和总磷变化最为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监测点水体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不同,但总磷是太原市河流水体污染的共同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29.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0.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了坝体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使用现状、场地条件、抗震设防水平等因素,用逐步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用此模型对汶川地震破坏的坝体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最后,用这个模型对黄河上游10座重点混凝土大坝做了震害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