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毒气泄漏事故居民疏散心理行为特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在毒气泄漏事故中居民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发生过毒气泄漏事故的某化工企业,采用问卷法对其周边居民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独立性分析,从而得出居民在疏散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行为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管理预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以长江上游某大型水电站为案例,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碳足迹量化标准(ISO14067)评价流程,对该水电站全生命周期(建设阶段,运行维护阶段,退役阶段)碳足迹进行估算,并着重考虑了蓄水前后水库温室气体通量差异。研究以碳足迹系数和能源回收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命周期碳足迹为5 417.0万t CO_(2eq),碳足迹系数为7.0~13.1 g CO_(2eq)/kW·h,中位值为9.4 g CO_(2eq)/kW·h,该水电站项目能源回收率达236.4。与各种能源电站以及国内外同类型水电站相比较,该水电站碳足迹明显较低,且能源回收率显著较高,说明以该水电站为代表的我国西南水电具有显著的优质性,大力开发水电能有效节能减排,明确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于水电站碳足迹评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3.
1 INTRODUCTION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China have received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both th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and in internation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in the last number of years. China's coal dominatedenergy consumption results in significant regional pollutionproblems, most notably acid rain that affects nearly 1/3rdof China's landmass and air pollution that plagues manyof its major cities. China now ranks as the top emitterof sulphur dioxide (SO2) pol…  相似文献   
34.
This paper surveys some recent studies on conventional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transport sector in Europe. Fuel efficiency standards, car emission standards and transport pricing instruments are analysed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taking into account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bjectiv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5.
太阳能污泥干化在欧洲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污泥干化指的是利用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干化和稳定化的污泥处理技术。该技术运用太阳能,借助传统温室干燥工艺,具有低温干化、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简单、运行安全稳定、干化后的污泥仍保留原有的农用价值等特点。该文主要介绍了该工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工艺设计参数及其与传统热干化技术相比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该工艺在欧洲市场上的商业应用。  相似文献   
36.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硫化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带硫化学发光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SCD),同时分离并测定土壤中硫化氢、羰基硫、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和二甲基二硫等6种挥发性硫化物。通过优化仪器工作条件,使该方法在0.521μg/L~65.7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58μg/L~1.76μg/L,标准气体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9%~8.3%。用该方法分析土壤在强还原条件下挥发性硫化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上述6种挥发性硫化物均有产生,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排放速率增加,硫化氢是其主要气体产物,占挥发性硫化物排放总量的79.1%。  相似文献   
37.
针对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烟气排放烟囱6个断面单点采样的试验结果,分析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多断面点采样与单一固定断面点采样对监测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烟道气在不同断面点质量浓度分布差异较大,相对于样品实际监测值,各断面点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最大正偏差达到+306%,最大负偏差达到-96%,测定的18个断面点样品,只有2个样品与实际样品监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38.
对《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中各项指标的排放限值作比较,并探讨了二噁英、重金属、酸性气体、烟尘、碳氧化物等烟气污染物的控制措施。结合2010—2014年浙江省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厂"三同时"验收废气监测数据,对排放指标的达标情况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T+E"焚烧工艺+SNCR脱硝+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除尘的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同时满足脱氮、脱酸、除尘,以及去除重金属和二噁英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京津冀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模型及归因分析(LMDI-Attribution)方法,基于1996—2014年数据从细分行业角度进行研究。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作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排放因子三因素LMDI乘法分解,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效应作归因分析,量化4个行业对分解因素影响效应的贡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996—2014年京津冀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主要呈现下降趋势,累计下降23.05%。其中,能源强度是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其影响效应为-61.18%,对这一影响效应贡献最大的是工业,并且四大经济部门均通过能源强度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所减小,可见"阶梯电价"、"千家企业节能项目"、"十大重点节能项目"等相关政策在工业发展中对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明显。产业结构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加23.53%,其主要贡献者是工业,说明"工业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效果不明显;然而农业则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贡献值为3.09%。碳排放因子在1996—2014年间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为60.47%,是京津冀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说明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工业对这一效应的贡献最大为55.97%。可见,工业在京津冀地区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The techn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hybrid solar hydrogen energy systems was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 demands of a standalone greenhouse in Ira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ased on an optimization procedur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by deploying hybrid energy systems, 83%, to 100% of emissions can be avoided. Also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hybrid energy system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ajor parameter variation on the systems justific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hybrid solar systems are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with conventional systems, for high solar intensity locations with high diesel fuel prices and decreased prices for PV and hydrogen storag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