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815篇
安全科学   450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303篇
综合类   1637篇
基础理论   568篇
污染及防治   319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Pradhan A  Seena S  Pascoal C  Cássio F 《Chemosphere》2012,89(9):1142-1150
Increased commercialisation of nanometal-based products augments the possibility of their deposition into aquatic ecosystems; this, in turn, may pose risks to aquatic biota and associated ecological functions. Freshwater invertebrate shredders mostly use microbially-colonized plant litter as food resourc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quatic detritus food webs. We assessed lethal effects of nanoCuO on the shredder Allogamus ligonifer (Trichoptera, Limnephilidae) by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that induced 50% of death (LC50), and sublethal effects of nanoCuO on the feeding behaviour and growth of the shredder by exposing the animals to: (i) stream water supplemented with nanoCuO and microbially-colonized leaves, and (ii) stream water (without nanoCuO) and microbially-colonized leaves pre-exposed to nanoCuO. Results from acute leth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96 h LC50 of nanoCuO was very high (569 mg L−1). In the absence of nanoparticles, leaf consumption rate was 0.27 mg leaf DM mg−1 animal DM d−1 and the shredder growth rate was 56 μg animal DM mg−1 animal DM d−1.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in leaf consumption rate (up to 47%) and invertebrate growth rate (up to 46%) was observed when shredders were exposed to the higher tested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nanoCuO (75 mg L−1) through either contaminated stream water or pre-contaminated food. The exposure to increased nanoCuO concentration via water or pre-contaminated food led to higher accumulation of copper in the larval body. Leached water-soluble ionic copper from the nanoCuO adsorbed or accumulated in the shredder (up to 10.2% of total Cu) seemed to influence the feeding behaviour and growth of the shredder.  相似文献   
992.
印染废水处理的磁混凝-高梯度磁分离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混凝过程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在混凝过程中降低污泥产生量并提高污泥分离速度是该技术发展的方向,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将磁粉引入絮体使之磁化并在自行研制的高梯度磁分离装置中实现磁混凝与磁分离的协同作用.以高浊度的印染废水作为试验废水,以色度、COD及SS作为考核指标,重点考察了磁混凝反应及磁分离的影响因素.当印染废水的色度约为900倍、COD约为595 mg/L、SS约为500 mg/L时,在pH=8.5、FeSO4500 mg/L、PAM3.5 mg/L、磁粉400 mg/L的适宜磁混凝反应条件下,相应指标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法分别高出17.3%、21.7%及24.2%,此时絮团沉降速度增大了64.3%,污泥体积减少了61%,污泥压缩比为0.39.在电流强度8 A、流速2.5 L/min和介质填充率1%的操作条件下,该磁性絮体流经高梯度磁分离装置时的水力表面负荷达到61.0 m3/m2·h,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3.
活性炭吸附回收高含量油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3种活性炭吸附分离汽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研究了其吸附回收油气的动力学、热力学性能.活性炭ACl、AC3在20℃时的吸附容量分别为0.295 g/g、0.189 g/g,30 ℃时为0.284 g/g、0.165 g/g.活性炭吸附高含量油气时,吸附热高,如吸附油气摩尔分数为0.3 mol/mol时,吸附床温升达50~60 ℃.活性炭导热系数为0.15~0.20 W/m·℃,吸附过程可视为绝热吸附.建立了活性炭吸附油气热效应估算式,可用来评价活性炭吸附容量、进料油气摩尔分数、油气回收率与活性炭温升的关系.活性炭解吸宜先采取真空解吸,在解吸后期适当加入微量微热空气吹扫而深度脱附.解吸操作压力应低于1 kPa,解吸时间可控制在60 min内,热空气温度宜控制在50℃以下.油气吸附分离方法将主要用作其他分离方法的深度处理,以确保油气回收设备尾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流感常用药盐酸金刚烷胺的产量不断增大,然而,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由于得不到有效处理,引起较大污染。以盐酸金刚烷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胺化废水和溴化废水为原水,利用Fenton-超声联合工艺进行处理,主要研究反应时间、初始pH、H2O2投加量和H2O2/Fe2+的投加比和声能密度等操作条件对于金刚烷胺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处理条件下,Fenton-超声联合工艺对金刚烷胺制药废水中TOC去除效果最高达到65.6%。超声和Fenton的联合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果,Fenton-超声联合工艺对金刚烷胺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比单独超声和单独Fenton处理效果之和高18%,大大提高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天然气加气站噪声影响分析及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天然气加气站位于城市道路和居民区周边。由于加气站地理位置特殊,声源复杂,与周边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叠加,还要考虑通风散热等问题,噪声治理难度大。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天然气加气站的噪声控制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合肥市长江西路天然气加气站为例,根据城市天然气加气站加气工艺噪声源及邻近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进行叠加影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和通风散热等工艺要求设计冷却塔安装进风、出风消声器和隔声罩,压缩机安装局部通风隔声罩及压缩机房东墙内安装隔声墙及通风隔声窗等措施。经检验,研究结果好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的夜间50 dB(A)的标准。该研究设计技术工艺、参数先进合理,费用低且实际简单,为国内天然气加气站噪声预测及治理提供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蜘蛛兰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氮、磷的去除和对藻类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蜘蛛兰在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和叶绿素a浓度均表现出良好的净化去除效果。在45d的实验中,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的TN、N03-N、NH4-N和TP浓度分别由初始的3.69~25.65、2.79~21.14、0.75~3.57和0.14—1.23mg/L降至1.25~18.99、1.08~16.03、0.18~1.39和0.06~0.77mg/L,在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中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累积增长率分别为40.98%、64.41%和95.08%。实验各处理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及荧光参数短期内都显著下降,而各对照组中则较稳定或略有下降。蜘蛛兰不仅可以净化富营养水体中营养元素,且对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检测活性污泥的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Ni2+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系统相比,5mg/L的Ni2+对2,3,5-lriphenylteItrazoliumchloride(TTC.ETS)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Ni2+的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20和40mg/L后,其对序批式反应器内活性污泥TTC—E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6.794-11.14)%、(55.88±13.90)%和(70.97±6.78)%。低浓度Ni2+.能增强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但高于10mg/L的Ni2+则显著抑制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各个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最常见的物种相近,物种丰富度和均一性则均有所不同,其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TC—ETS活性、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Shan—li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Ni2+的胁迫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均可有效地表征Ni2+胁迫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98.
城市天然气加气站位于城市道路和居民区周边。由于加气站地理位置特殊,声源复杂,与周边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叠加,还要考虑通风散热等问题,噪声治理难度大。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天然气加气站的噪声控制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合肥市长江西路天然气加气站为例,根据城市天然气加气站加气工艺噪声源及邻近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进行叠加影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和通风散热等工艺要求设计冷却塔安装进风、出风消声器和隔声罩,压缩机安装局部通风隔声罩及压缩机房东墙内安装隔声墙及通风隔声窗等措施。经检验,研究结果好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的夜间50 dB(A)的标准。该研究设计技术工艺、参数先进合理,费用低且实际简单,为国内天然气加气站噪声预测及治理提供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复合填料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本研究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选择了以粉煤灰和腐熟牛粪作为填料配合土壤的2套不同装填方式的土壤渗滤系统,分别用于去除污水中的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系统1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8%、98.1%、78.4%和93.7%,系统2的去除率分别为87.1%、96.0%、73.4%和95.5%.结果表明,两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两系统的去除效果发现,装填方式对COD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对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差异显著.但从污水处理效果综合比较,以分层装填方式的系统1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全混合装填方式的系统2.  相似文献   
1000.
湿地环境累积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累积效应是当一项活动与过去、现在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未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对环境所产生的增加影响,各种活动的单独影响不大,但综合起来的影响却很大。人类的开发活动是产生湿地环境累积影响的主要根源,湿地环境累积效应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富集效应、土壤累积效应、水质效应等。由于研究的尺度的不同以及研究内容的差异,累积效应的研究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方法,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交互矩阵法、网络法、专家判断法、系统流图法、情景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模糊系统分析方法、环境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湿地累积效应研究的方向为:在方法上,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是未来研究累积效应的主要手段;在内容上,生物富集、富营养化及土壤的累积效应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