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长江江苏段拥有全长约837km的士流岸线资源,至1997年底,实际利用率超过17%,位居沿江各省市之首,但同时也存在岸线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造成部门与部门、地方与部门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存在矛盾、港口码头建设政出多门,布点过多、能力过大与结构雷同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的重大岸线开放工程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带有一定的盲目与随意性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尽快制定权威的岸线功能区划和开发利用规划、建立  相似文献   
102.
传统行人疏散运动模型对障碍物环境下的个体运动行为关注不足,而且未较好地讨论不同障碍物布局下的行人运动特性。通过改进多格子模型建立了考虑障碍物布局影响的行人运动模型,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障碍物布局下的单、双行人流进行模拟,探究不同障碍物布局对行人运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合理的障碍物布局有助于提高行人流的运动速度。丰富了传统多格子模型在障碍物环境下的运动规则,能够为行人交通设施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3.
贴近度法作为一种系统优化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点优化中,然而此方法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仅考虑空间因素而未考虑时间因素对区域监测重要性的影响;二是用各指标监测数据平均值进行计算,从而导致聚类效果较差;三是未考虑指标权重对测点优化布设的影响。为此,将层次分析法与贴近度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改进贴近度法的水质监测点优化布设方案。应用此方法对某引水明渠水质监测点进行优化布设,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有效提高了聚类效果,易于进行水质监测点的排序与分类。  相似文献   
104.
In chemical industry, sensors are used to monitor the leakage and emission of hazardous materials that are used for hazard warning and risk assessment to ensure safety 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sensor layout designs the scheme at single-layer, and thus causes large deviations in the estimated height and accuracy of source term estimation (STE). In this study, a dual-layer layout scheme for sensors is proposed.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verify that the improved schemes with an equal number of sensors, as well as detection errors, are beneficial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E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the heights of the sensors and leak source on the results of STE i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al-layer sensor scheme with adjacent intervals at high places in the potential search space is highly favorable to locate the leak, and the scheme arranged near the ground is conducive for improving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source intensity. This study also compares the STE result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ed scenarios under different sensor schemes and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ual-layer sensor deployment scheme with adjacent intervals under turbulenc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05.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生态系统资源输入(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的利用和转化效率的高低。因为系统输入的资源是非定常的,尤其是天气气候条件年际之间是不同的,本文在年型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在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的作物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06.
浙北地区深水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浙北地区深水岸线资源特点和国内外经济、贸易、港口、海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浙北地区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性和港口建设目标,认为:①宁波—舟山岸线是我国沿海少有的深水岸线,适宜开发建成为我国沿海大型、深水、综合性中转枢纽港;②乍浦—独山岸线亦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开辟上海港新港区的理想岸线。此外,本文还对具体的开发步骤和合理利用岸线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7.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的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地的资源开发,对缓解全国能源和高耗能原材料的供需矛盾有重大意义。基地内以煤为主的优势资源组合、经济地理区位、已有工业基础及全国的经济大势与布局战略,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优势产业的选择及开发规模的确定,布局展开的步骤、总体布局及开发重点区块的部署,是基地建设、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交通运输的超前发展,水源地的开辟,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保证基地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8.
为减少城市林荫道中交通污染对道路行人的危害,并为行道树选择和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树种、不同绿荫覆盖率下的林荫道中ρ(NOx)和ρ(SO2)垂直空间分布及其四季变化特征,找出城市林荫道结构与环境效应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林荫道中ρ(NOx)范围为0.08~0.18 mg/m3,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ρ(SO2)范围为0.02~0.04 mg/m3,空气质量为优.②悬铃木行道树对NOx的消减效果较香樟好,香樟对SO2的消减效果较悬铃木好.香樟林荫道的绿荫覆盖率> 90%时对NOx的消减效果最好,在50%~70%时对SO2的消减效果最好;悬铃木林荫道的绿荫覆盖率在50%~70%时对NOx的消减效果最好,在>70%~90%时对SO2的消减效果最好.③香樟和悬铃木林荫道在春、夏两季空气质量优于秋、冬两季.④香樟林荫道中ρ(NOx)随高度增加有增大趋势,而悬铃木林荫道中ρ(NOx)随高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在绿荫覆盖率>70%的香樟林荫道中ρ(SO2)随高度增加有增大趋势,而在悬铃木和香樟绿荫覆盖率 < 70%的林荫道中ρ(SO2)在4 m处较小.⑤行道树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叶面积指数和郁闭度是影响城市林荫道环境效应发挥的重要结构参数.研究显示,林荫道的空间结构对气态污染物NOx和SO2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合理选择树种和修剪模式均有利于提升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9.
在研究沈阳市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沈阳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情况,同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从城区职能调整、产业布局调整、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液态CO2相变致裂技术是一种新颖的低透煤层增透技术。为了更好地将液态CO2相变致裂技术运用到低透气煤层增透领域中,在平煤十三矿进行了液态CO2相变致裂的穿层强化预抽煤层瓦斯现场试验,通过煤层致裂后的瓦斯抽采效果反映出的不同布孔方式下的致裂差异,确定液态CO2的爆破孔的合理布孔方式。现场试验表明液态CO2相变致裂在交错的梅花孔布置方式下由于能量分布均匀,致裂效果优于矩形孔布置方式,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在煤层增透强化预抽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