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根据上海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相关的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最终需求角度评估了2001年-2010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研究发现2001年-2010年上海市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从173.47万t增长到391.87万t,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呈较快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从以原煤和电力为主转变为以油品电力消费为主,原煤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消费模式。未来一段时期内上海市需要合理拓展居民生活用能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12.
家用空调碳足迹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锌  刘晶茹  杨东  吕彬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1054-1060
我国居民家庭空调拥有量迅速增加,其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国际标准PAS 2050,采用RCEES 2012和Ecoinvent 2.1数据库,并运用SimaPro 7.1软件计算了中国典型家用空调的碳足迹.主要结论为:家用空调生命周期中使用阶段用电产生的碳足迹最大,占67%;制冷剂的泄漏是除电力使用外第二大碳足迹贡献因素,产生了23%的碳足迹;生产制造阶段和废物处理阶段的碳足迹分别占16%和-6%.敏感性分析表明,空调日使用时间、空调年使用季节和制冷剂的泄漏比例是家用空调碳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suggests a methodology for enhancing accuracy in evaluating amenity by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when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is dependent to its incom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a respondent's residence and the location of a target facility. Using a linear city model,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s of income and distance-decay effects on WTP.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s well as to predict consequences when income and distance-decay effects are not properly treated. Finally,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two real case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from a structural model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total benefit varies largely when income and distance-decay effects exist and are ignored. Also, an ad hoc model generat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stimates from the utility difference model this study adopted. The difference in estimates suggests that the total benefit has to be estimated by a structural model.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未来家庭农场数量的逐渐增加与经营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快速城镇化相伴随的土地征收区域不可避免会与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范围相交叉或重叠。家庭农场主通过整合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得的承包地和市场化交易获得的承包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在家庭农场土地被征收时,应确保家庭农场主获得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并妥善处理家庭农场主与拥有不同类型农地权利的众多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区分点状征地、线状征地和面状征地三种不同情况,分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的后期生产经营影响,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框架下,深入剖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涉及的农地权利类型。然后,构建起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模型,以及家庭农场主、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权利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具体而言,家庭农场主根据自有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通过土地退出获得的土地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类型土地权利所对应的价值标准分得相应的征地补偿收益;政府通过税收参与征地补偿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者身份依法分得相应比例的补偿收益;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收益为承包经营权价值扣除其让渡给家庭农场主的农地权利价值后的剩余部分。最后,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做好家庭农场发展规划;2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将间接损失纳入补偿范围;3建立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土地的征收补偿收益分配机制;4保障抵押权人(金融机构)对征地补偿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措施正在我国各大城市全面实施。通过对瑞典生活垃圾层级管理和4种处理方式的介绍,对瑞典垃圾回收再利用效果进行分析,为我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是破解城市固体废弃物“邻避效应”的创新道路,有助于新型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北京市朝阳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为例,研究其基地建设的优势基础及制约因素,通过探索基地建设模式,分析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Using secondary data from a socio-economic quantitative household survey of the North Central region of Vietnam, the main aim of our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ausal effect of forest resources on household income and poverty. Based on the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a forest-based livelihood and forest-related activities, we use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method to control for potential bias arising from self-selection. The PSM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useholds with a forest-based livelihood had a higher level of income and lower poverty rates than did those without. Interestingly, our findings confirm that a forest-based livelihood offers much higher income than any other type of livelihood adopted by local households. Also, the poverty rate among households with a forest-based livelihood is lower than those earning non-labor income or engaged in wage/crop and crop livelihoods. Among households and provinces, we find varying opportunities deriving from forest resourc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potential barriers hindering local households from pursuing a forest livelihood or participating in some forest activities. Therefore, government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forest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ccess of households to forest resources, while enhanc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废荧光灯管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来源和社会来源,社会来源又包括居民来源,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机构来源,具有多来源的特性。废荧光灯管中含有汞,若不经过妥善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随着国内生活垃圾分类的开展,废荧光灯管作为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典型类别被强制分类,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废荧光灯管的产生情况、LED灯替代情况,并对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国内典型城市的废荧光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我国废荧光灯管的回收现状,从责任主体、责任划分、收集渠道、资金机制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为推动我国废荧光灯管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活能源改进是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福利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资产的贫困为能源的消费造成了约束,使低收入农户难以实现能源的改进以脱离贫困现状。该文借助"贫困陷阱"的定义,将这种受制于资产贫困的能源使用困境称为能源贫困"陷阱",并从农户心理视角考察了低收入家庭更容易陷入能源贫困的原因。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能源贫困线进行了重新计算,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能源贫困线应为户均600 kgce/a,并发现不论在任何能源贫困线下,收入偏低农户的能源贫困发生率、能源贫困深度和强度均远高于中高收入农户。基于此,该文同时从消费量和消费倾向两个方面估计了家庭经济状况对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中高收入农户,收入偏低农户的能源消费呈现出"既未省钱又未增效"的非经济理性特征,其能源消费负担实际更重,而消费结构却更为低效。进一步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这一非经济理性决策进行了解释,考察了心理因素在能源贫困"陷阱"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收入偏低农户更容易表现出消极心理状态,负面的情绪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使其在能源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能源,而不愿做出能源改进的尝试。这种消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偏低农户在能源改进中主观能动性的缺乏。正如"扶贫先扶志",政府在推行因地制宜的能源政策、开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贫困农户的情感帮扶,以使其产生尝试改进能源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095一直上升到了2003年的0.181,直到近年来,收入差距才开始略有缩小。文章从收入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首先利用1983-2008年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发现从总体上而言,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均表现出了农业收入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明显趋势;然后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差距促增的,是目前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者起着差距促减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高,对总的收入差距影响较小。最后,文章提出了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