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开展这方面研究对于促进居民可持续消费、寻找新的节能减排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量化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连续变化的基础上,探究了这段时期生活能耗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总能耗和碳排总量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与碳排始终大于直接能耗与碳排,但二者的差异正在逐年缩小;对于人均直接能耗与碳排来说,二者总量都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电力和煤炭是最主要的直接能源消费品种,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来源;对于人均间接能耗与碳排来说,虽然居民生活消费开支逐年递增,但由于各类消费项的单位产值能源强度在逐年下降,因此总的间接能耗与碳排并没呈现出一定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而是出现波动性变化.其中"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3项是居民生活间接能耗与碳排的主要来源;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居民生活碳排变化的主要影晌因子.研究结论为引导可持续的家庭消费模式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管理启示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不同收入来源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由多个来源部分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是收入来源各部分变动的综合反映,透过收入来源的角度可以清晰地判断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2003-2008年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大小及其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利用要素分解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此揭示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是递增变化的,已经成为影响甘肃省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工资性收入是目前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起着缩小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却不容轻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完善城乡间收入再分配制度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3.
运用对国家民委的863科技项目推广点之一的湖北恩施自治州利川市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变量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与农民收入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农民的收入结构与信息化、农民的文化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This study suggests a methodology for enhancing accuracy in evaluating amenity by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when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is dependent to its incom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a respondent's residence and the location of a target facility. Using a linear city model,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s of income and distance-decay effects on WTP.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s well as to predict consequences when income and distance-decay effects are not properly treated. Finally,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two real case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from a structural model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total benefit varies largely when income and distance-decay effects exist and are ignored. Also, an ad hoc model generat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stimates from the utility difference model this study adopted. The difference in estimates suggests that the total benefit has to be estimated by a structural model.  相似文献   
65.
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未来家庭农场数量的逐渐增加与经营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快速城镇化相伴随的土地征收区域不可避免会与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范围相交叉或重叠。家庭农场主通过整合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得的承包地和市场化交易获得的承包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在家庭农场土地被征收时,应确保家庭农场主获得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并妥善处理家庭农场主与拥有不同类型农地权利的众多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区分点状征地、线状征地和面状征地三种不同情况,分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的后期生产经营影响,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框架下,深入剖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涉及的农地权利类型。然后,构建起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模型,以及家庭农场主、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权利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具体而言,家庭农场主根据自有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通过土地退出获得的土地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类型土地权利所对应的价值标准分得相应的征地补偿收益;政府通过税收参与征地补偿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者身份依法分得相应比例的补偿收益;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收益为承包经营权价值扣除其让渡给家庭农场主的农地权利价值后的剩余部分。最后,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做好家庭农场发展规划;2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将间接损失纳入补偿范围;3建立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土地的征收补偿收益分配机制;4保障抵押权人(金融机构)对征地补偿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66.
Household consump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duce COL emission. Based on input-output model, this article calculated the intensity of CO2 emission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nd seven provinces in China, and then estimated total CO2 emission induced by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from 1995 to 2004 in China based on statistic data of household living expendi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2 emission per capita induced by household consumption had increased from 1583 to 2498 kg CO2 during 1995-2004. The ratio of consumption-induced CO2 emission to total CO2 emission had risen from 19% to 30% in the past decade. Indirect CO2 emission accounted for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umption-induced emission, the ratio of indirect emission to consumption-induced emission had risen from 69% to 79%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sumption-induced CO2 emission across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nd different regions has been observed. COs emission per capita of higher income groups and developed regions increased faster than that of lower income groups and developing regions. Changing lifestyle has driven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2 emission. Especially, increases in private transport expenditure (for example, vehicle expenditure) and house building expenditure are key driving factors of growth in consumption-induced COL emission.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CO2 emission induced by change in lifestyle across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nd provinces.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lower income households and developing regions will increase consumption to improve their livings with income growth in the future, which may induce much more CO2 emission. A reasonable level of CO2 emission is necessary to satisfy human needs and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 but a noticeable fact is that CO2 emission per capita induced by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developed areas of China had reached a quite high level. Adjustment in lifestyle towards a low-carbon society is in urgent need.  相似文献   
67.
设计并介绍分户报警与短信群发结合的报警方式,包括系统采用的布局方法、方案总体设计、整体结构、信息传输网络设计;提出分户报警的新报警策略,并给出分户报警的区域划分方法以及划分的理由和依据。在硬件方面,重点介绍分户警铃的方案,其中包括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线应急广播发射中心和无线应急广播接收设备;提出采用可寻址智能无线广播的新的技术方法,同时给出建议的设备,总结并分析分户报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通过该警报系统的采用,能大大提高警报通知效率,节省疏散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68.
中国农户收入最大化与耕地保护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农业家庭模型研究假设不同,经济结构转型期,我国农户将面临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由配置资源以实现收入最大化.以劳动力配置为基础的投入最大化条件证明在农产品价格和政府补贴效应影响下,农业经营与外出务工劳动力投入的边际收入贡献相等时,农户能够实现收入最大化.在实现收入最大化过程中,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是否发生关键在于耕地保护劳动投入是否能得到补偿,充分分享耕地保护收益是农户层次耕地保护行为发生的基础条件.而流转条件下的农户农业经营劳动力投入和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比较静态分析则进一步说明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发生的复杂性,国家层面应充分考虑耕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资源禀赋变化趋势及行为选择,调整和完善耕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69.
本文基于江苏省苏北地区灌云县和金湖县的农户调研,采用内生性处理回归模型考察政府干预下土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从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解释农户收入变化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下土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很大差异,农户土地转入后收入增加了161.2%,转出户收入并未显著增加;从农户资源配置角度考察,发现农户转入土地后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转出土地后农业生产率降低;农户土地转出后非农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并未显著增加,表明转出户并未提高非农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本文比较政府主导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自发土地流转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农户转入更大面积土地,并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生产效率和家庭收入水平;而政府干预土地转出不利于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干预降低了土地流转交易费用,有利于转入户扩大土地面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增加转入户收入;然而,政府干预下转出户资源配置面临较大约束,配置效率和收入都未能实现最大化。因此,政府在完善农地流转服务政策的同时,应当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使得农户土地流转符合家庭资源配置收入最大化目标。同时,要通过非农就业培训、发展非农经济,吸纳更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领域,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优化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0.
江汉平原农地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价值的货币化计量为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修订和完善农地分等定级成果、征地补偿制度,制定和实施农地生态管护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收益还原法及CVM对江汉平原不同类型农地资源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包括耕地,圈地、林地及水域用地在内的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现值达1246.82亿元,是农地资源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耕地资源整体价值达4563.28亿元,无法通过市场交易体现的非市场价值有545.30亿元.占耕地价值构成的11.95%;园地及水域用地的价值分别为623.09亿元和3210.06亿元,非市场价值所占比例份额分别为32.21%和8,57%;林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225.64亿元,折合非市场价值约85704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