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26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575篇
基础理论   30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84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531.
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 ECHAM5/ MPI 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SRES高排放A2,中排放A1B,低排放B1)下所做的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预估试验得到的数据,研究鄱阳湖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90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未来50年气温在3种排放情景下都将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990s的增加幅度和速度。A1B情景温度增加最明显,平均气温变化达到162°C。②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前30年主要为减少趋势,A2情景下减少幅度最大,2020s年均降水量减少了67%;后20年降水量增加,B1情景增加最显著,2030s年增加幅度达到108%。③根据预估的各季节变化结果,1~3月和 4~6月降水量增加;而降水减少主要在7~9月和10~12月,则赣江流域类似于2003~2005年的伏旱、秋旱连冬旱的情况将可能阶段性出现,并在2011~2030年加强。④降水量的空间分异非常明显,东部变化大于西部,南部变化大于北部。⑤如果2001~2050年在A2或A1B情景下,降水序列存在20a的周期振荡;在B1情景下,存在30a的周期振荡。人类排放增加可能弱化振荡强度,并使周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32.
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保持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长期忽视生态因素,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将生态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并突出其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理清了生态资本的概念和特征。选择了合适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将生态资本作为内生变量嵌入其中,构建了新的模型。依据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3.
“排污权”权利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法的权利义务体系中,环境容量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享有环境权。政府受托管理环境容量等资源,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保障全体公民的环境权。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合法排污、清洁生产等环境义务,保证公民的环境权得以实现,同时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设计,在超量减排时可享有一定的经济补偿的权利一排污权。排污权的法定权利主体只能是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信用不良企业不应是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只有符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才能成为真正拥有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534.
导致城市河涌污染和不健康的因素众多,不仅具有生态学的根源,而且还具有社会学的根源。河涌整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环境治理的重点。文章依据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和人水和谐的理念,分析当前河涌整治的模式及优缺点,重点探讨政府、企业、市民、传媒等利益相关者在城市水环境污染与治理中的角色、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整合,为城市河涌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社会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5.
生物膜法应用于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河流域是我国人为干扰最为强烈的流域之一,流域内许多湿地的结构功能受损严重,鱼类、底栖生物、大型水生植物缺失,因此鱼类、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B-IBI)不适用于严重受损的湿地健康评价,在流域尺度上应用具有局限性,而生物膜广泛存在于任何水体中,可以用于流域尺度的湿地健康评价.本文根据生物完整性指数理论,在生物膜基本特征和人为干扰对生物膜的效应机制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生物膜评价湿地健康研究进展,探讨了生物膜方法应用于强人为干扰下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并从生物膜整合、尺度转换、健康标准制定、主要影响因子和装置与方法改进5个方面对生物膜法应用于海河流域湿地健康评价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6.
近年来,房地产过度开发以及相关房地产环境法律制度的缺失对公民环境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固有的基本权利——公民环境权,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应对房地产开发中公民环境权问题进行法律思考,并秉持“预防为主”、公民居住利益优先、消费者保护和利益协调衡量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37.
为探究输气管道高后果区中人的不安全行为(Unsafe Human Behaviors,UHBs)对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发生的影响,结合模糊Bow-tie模型和贝叶斯网络对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进行分析。构建基于T-S模糊故障树的输气管道泄漏燃爆模糊Bow-tie模型,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出发,将不同等级高后果区划分为不同等级人口敏感区;利用专家经验评判法得到不同等级人口敏感区基本事件的先验概率和中间事件的条件概率表;运用贝叶斯网络双向推理算法求解模糊Bow-tie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地区人口敏感等级的提高,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发生的概率随之增大,发现导致输气管道失效泄漏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施工破坏,失效原因与EGIG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验证该方法在高后果区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分析上的可行性,可为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38.
评析国内外以第一代人因可靠性分析(静态)、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动态)为主体形成的人误防范理论和方法;针对目前不能量化人的生理、认知、心理等相关非结构性和非确定性参数和数据的"瓶颈",建立基于人-机-环系统业务流程的人误系统复合状态(Multiplex State ofHumanErrors System,MSHES)结构模型;探求运用粗糙集数据挖掘,对资深专业人员的经验规则信息、人因事故或事件分析的信息,挖掘人因层次结构中的根因与人误层次结构中的差错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基于规则的人误防范专家系统结构模型;探究人的风险性评估和人误防范理论。  相似文献   
539.
Keratinous wastes could be degrad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 Native human foot skin (NHFS) was used as sole nitrogen source to screen microorganisms with keratin-degrading capability. From approximately 200 strains, a strain of Streptomyces sp. strain No. 16 was found to possess the strongest keratinolytic activity, and the total activity in the culture was 110 KU/ml with specific activity of 2870 KU/mg protein (KU: keratinase unit). Substrate specificity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crude keratinase could degrade keratin azure, human hair, cock feathers and collagen. The optimal pH of the crude keratinase ranged from 7.5 to 10 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40℃ to 55℃. Metal chelating agent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obviously stimulated the keratinolytic activity but suppressed the proteolytic activity.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specific induction of keratinases by NHFS from an actinomycete. Moreover,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rude keratinase may lead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wast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poultry and leather industry, medicine, and cosmet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540.
Bisphenol A (BPA) is a chemical with high production volume and wide applications in many industries. Although BPA is known as an endocrine disruptor, its toxic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fully characterized. Due to its structural similarity to thyroid hormones thyroxine (T4) and triiodothyronine (T3), one possible mechanism of BPA toxicity is disruption of hormone transport by competitive binding with the transport proteins. In this study, the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BPA, T4, and T3 with three thyroid hormone transport proteins,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transthyretin (TTR), and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TBG)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Using two site-specific fluorescence probes dansylamide and dansyl-L-proline,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BPA with HSA at drug site I and site II were determined as 2.90 104 and 3.14 104 L/mol, respectively. By monitoring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tryptophan, a binding constant of 4.70 103 L/mol was obtained. Similarly, by employing 8-anilino-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as fluorescence probe, the binding a nity of BPA with TTR and TBG was measured to be 3.10 105 and 5.90 105 L/mol,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BPA showed lower binding a nity with the proteins than T3 did, and even lower a nity than T4. Using these binding constants, the amount of BPA which would bind to the transport proteins in human plasma was estima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BPA commonly found in human plasma are probably not high enough to interfere with T4 trans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